数览:以俄乌冲突为例,且看美西方如何发动舆论战

发布时间:2024-11-23 04:01:59 来源: sp20241123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俄乌冲突爆发近两年,火炮、硝烟、废墟、逃难者……类似画面常在西方媒体上反复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边指责俄罗斯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却一边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在俄乌冲突军事斗争之外,美国发动的全方位舆论战、信息战同样惊心动魄,在俄乌冲突爆发前,西方媒体就开始配合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散布情报、放大矛盾,煽动冲突,借话语霸权党同伐异,不断施放“战争迷雾”,裹挟、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认知。

  为了厘清西方媒体如何通过前期报道为俄乌冲突中的舆论战、信息战铺垫造势,我们选取了包括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在内的10家西方媒体,从他们2021年12月8日至2022年2月20日的报道中筛选出6316篇涉俄乌的稿件,首先按照日期画出了发稿量折线图。

  西方媒体涉俄乌报道的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在12月8日,单日涉俄乌稿件数量达到177篇。这是因为1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线上会议。西方媒体在会后的报道中说,拜登在会谈中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行动,北约将进行相应的军事部署,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但少有西方媒体关心俄方对于北约东扩的安全担忧。

  此后一段时间西方媒体对俄乌局势的关注度保持在中低水平。直到2月11日,单日稿量陡然上升,达到284条,这是因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爆料称,俄罗斯可能会在2月20日之前发动对乌克兰的“入侵”。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称,拜登告诉欧洲领导人,俄罗斯的“入侵”日期是2月16日,因此在“预测日期”的前一日,涉俄乌冲突的单日报道量达到600条,是近期单日报道数量的7倍多。

  在平安度过16日之后,西方媒体又相继给出了19日和20日两个日期,使得俄乌冲突报道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且每隔一到两天就要刊发分析和评论文章,极力证明,“俄罗斯与西方矛盾不可调和,乌克兰危机不可避免”。

  通过对于上述6000余条稿件内容进行关键词提取,只保留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我们找出了稿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4个词。

  从词云图可以看出,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处于俄乌冲突核心位置的国家和组织是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和北约,而且非常强调北约国家是美国盟友的身份。

  在外媒高频词中,只有普京和拜登两位领导人的名字出现。这说明,在西方媒体眼中,美俄领导人的表态才是主导事态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北约不过是个工具。

  从报道量和报道内容的关联度来看,西方媒体只对能够抹黑俄罗斯、激化俄罗斯与西方矛盾的话题和事件感兴趣,而对俄罗斯寻求展开谈判对话,并多次向美国和北约提供“安全保障”方案草案的做法视而不见。媒体在报道中反复使用战争、风险、恐惧、危机、威胁、借口、压力、担忧等此类负面词汇,在国际舆论塑造了战争一触即发的语境,令俄方感到更多威胁。

  欧美国家在煽动俄乌开战的报道中,完全没有提到人权、人道、民众这样的词汇,仅提到平民93次,是俄罗斯一词被提及次数的八十分之一。这说明他们不关心冲突会给民众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在34个高频词中还包括制裁和北溪,可见制裁是西方国家解决国际争端的惯用思路,而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成为袭击目标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策划:倪四义 王永前

  监制:尚军 魏建华

  统筹:杨晴川 闫珺岩 徐海静 杨金志 郑开君

  记者:李雪笛 孙青

  参与记者:倪远诗

  数据支持:吕微 靳博

  剪辑:孙青 李雪笛

  编辑:马骁 王丰丰 王沛 杜逾舸 包雪琳 王玉珏 梁尚刚

  AIGC支持:抖音博主“Ai亿串零”

  新华社国际部数览工作室制作

(责编:曹欣悦、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