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17:50:47 来源: sp20241217
人民网罗马9月30日电 (记者郑彬)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气候适应委员会负责人尤瑟夫·纳塞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就中国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国际社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年来,中国把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制定并不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纳塞夫表示,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和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来进行缓解,二是通过提高适应能力来降低已发生或预计将发生的气候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可有效降低气变风险,提高气候韧性,防止气候变化带来严重后果。中国政府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建设,中国按照《巴黎协定》要求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同时提出了减少气候变化因素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两方面的行动规划,体现了中国综合治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中国所阐释的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建设气候适应型和气候智慧型社会的发展路径则体现了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2022年,中国提出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致力于进一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纳塞夫表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气候适应的深刻理解,在基于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中国所倡导的基于自然和系统性的适应性解决方案,以及重视气候减排和气候适应之间协调发展的方式,为中国进一步提升气候韧性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理论基础。
纳塞夫认为,中国提出的气候适应战略还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科学定义了在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建设过程中的优先议题和领域,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农业韧性以及进一步加强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目标与2023年第28届联合国气变大会达成的“阿联酋共识”所提出的全球气候适应能力建设框架目标完全一致。中国将因此有机会为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共识作出更大贡献。
纳塞夫高度评价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他表示,中国在气候适应等议题上不断推动对话与合作,与有关组织和国家建立了高级别的会议机制,为加强国际社会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平台。
纳塞夫强调,当前,我们与《巴黎协定》所制定的气候目标尚有距离。中国作出的共同应对气变危机、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等一系列承诺,对凝聚全球共识、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苏缨翔、吴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