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08:56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呼和浩特9月11日电 题:浑善达克沙地的铁路治沙人
中新网 记者 李爱平
“天气慢慢凉了起来,现在必须抓紧确定下一年树苗的补种数量。”连日来,张炜和同事们巡视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沿线林带,开始清点枯死的树苗,以作出应对方案。
张炜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11日,他在接受“发现最美铁路·钢铁驼队建功‘一带一路’”网络宣传活动记者团采访时介绍了自己和同事们的治沙故事。
图为铁路人在治理浑善达克铁路。(资料图)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供图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区,全年降水量低于300毫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属典型的沙漠草原气候。集二线(集宁至二连)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境内,全长335.6公里,自南向北横穿浑善达克沙地,通过二连浩特口岸,也成为连接蒙古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的一条铁路线。
“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半年。”“风吹沙子跑,沙砾打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在张炜的记忆中,集二线铁路的老职工们流传着的这些话,恰是铁路治沙人的前行动力。
1997年张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治沙人正式成为他身上最显著的名片。
他记得第一次清理铁路内的风沙埋道时,沙子打得根本睁不开眼,把铁锹头挡在脸前才好受许多。“那时候,只要刮大风,我和同事们就得扛起铁锹、背上水壶干粮到沙害现场,一锹一锹地把掩埋线路的沙子铲出去。”
图为通过浑善达克沙地的集二线上的列车。 (资料图)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供图集二线的沙害从20年前就已形成。张炜介绍,仅2001年至2002年间,集二线就发生沙害断道301次,造成停车83次,影响行车767小时26分,最严重时,沙埋轨面高达1.5米。
“人工清沙工作量大、效率低,治标不治本,还不如治沙呢。”此后,张炜和同事们选取60厘米长的麦草扎入沙子深约15厘米左右,交错扎制形成草方格。“外围使用尼龙网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等措施,形成防风固沙体系,治沙效果很明显。”
“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就是树木成活率太低了。”为解决这一难题,张炜和同事们的工作重心转向树木存活。“我们种植的树种多以耐旱型灌木为主,但这种树木极易受一种专门啃噬树根害虫的迫害。”张炜说:“看着辛苦种植的树苗相继死去,我和师傅郭晓明决心消灭这种害虫,于是将灭虫药放入容器内,通过滴灌管路持续给药的方式直达树根,从而杀死害虫。”
张炜得意地说,“管网灌药灭虫器”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树木成活率。此后,张炜和同事们成立技术攻关组,先后研制出的半自动除草机等革新成果10余项,在治沙植绿中发挥重要作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
图为铁路人在治理浑善达克沙地。(资料图)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供图“有了防护林带,沙害断道次数大大降低了。”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副主任刘书平表示,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尘暴逐年减少,蓝天白云天数连续保持在275天及以上,“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有新调整。”
刘书平表示,为巩固治沙成果,治沙车间的很多同事这几天开始巡视防护林带,防止牲畜破坏,挨家挨户走进周边牧民家讲解、宣传保护铁路防护林带的相关知识。
截至2024年7月底,集二线铁路干线绿化率达82.2%,樟子松、榆树、沙枣等树种在线路两侧蓬勃生长,绿意盎然。
在铁路治沙人的努力下,如今集二线铁路已撑得起“国际绿色通道”的美誉,这条通道也为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过往客货列车筑起一道别样的绿色屏障。(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