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2:49:12 来源: sp20241125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杜燕飞)发展好绿色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各金融机构要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力度,拓宽项目还款及担保方式,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已日益成熟,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保险费率调节机制,推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绿色保险业务发展。
一直以来,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是银行机构典型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并且已有众多创新实践案例。上述会议指出,推动环境要素市场建设,分阶段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利用好生态环境有关机构和单位的专业性优势,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碳市场建设。
“由于银行尚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抵质押碳资产的处置方式面临不确定性。”兴业银行研究报告指出,未来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与此同时,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支持大量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上述会议指出,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指导意见》强调,有效满足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
人民银行研究局此前表示,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为高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资金支持,可在确保“安全降碳”前提下,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上海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当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在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注重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从该角度看,推动转型金融深入发展,做好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衔接,是未来一项重要工作。
“从最新绿色金融领域政策发展趋势来看,《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 年版)》《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将转型金融发展的相关要求纳入其中,预计未来转型金融将与绿色金融共同构成我国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兴业银行报告认为,《指导意见》强调“合理”融资需求,这需要金融机构对高碳企业客户转型路径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判断,防止“假转型”风险,这将对金融机构相关风险评估与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责编:王震、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