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5:35:05 来源: sp20241118
文/汪俐辰
从一个GDP仅6亿元的农业县,发展到全国第15个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之城”,东莞用了40年。
“三来一补”起家、“世界工厂”扬名,这座位于广东中南部的制造业重镇一度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盛誉。
“世界工厂”“双万之城”“智造名都”……亮眼标签背后,支撑东莞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东莞制造”的新动能在哪?
东莞何以能“造”?
作为东莞立市之本的制造业,经历了持续变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三来一补”模式(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起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密集的产业集群。
“从‘三来一补’开始,东莞制造业就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这座城市有点东西”栏目采访时指出,在此过程中,外来工是很重要的因素。
早期东莞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本地无法满足大量人力资源需求。这时,成本更低的外来工让东莞有了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竞争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外来人口总规模占同期常住人口的75.98%,位居全国首位。
“随着外来工的不断升级,这些外来人才也成了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彭澎说,“三来一补”加外来工,两者的逐步本地化造就了东莞制造业。
目前,东莞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九,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达54%。拥有工业企业22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超1.4万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各种产业间互补衔接,使得东莞生产活动更加高效、灵活。”广东现代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罗学铭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这座城市有点东西”栏目采访时表示,东莞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引领制造业深度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东莞路径的现代制造业之路。
转型升级亮点足
不过,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以传统制造业和外贸发家的东莞也面临挑战,转型升级是必然路径。
如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传统玩具制造业,正贴上“潮流”的标签。2023年7月20日,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授予东莞“中国潮玩之都”称号,东莞也是全国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地级市。目前全球动漫衍生品1/4在东莞生产,全国八成以上“潮玩”产自东莞。
“东莞通过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潮玩’产业,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罗学铭表示,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东莞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同时不断塑造着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除玩具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目前,东莞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9家,居全省第三,全省地级市第一。专精特新企业90%以上分布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电气机械高技术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东莞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彭澎表示,十年前广东开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东莞就在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如今随着“无人工厂”“灯塔工厂”不断涌现,东莞在培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方面也不断发力。
为此,东莞先后出台多项措施撬动财政资金近3亿元,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世界工厂”还能怎么变?
广东省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支持佛山、东莞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如何进一步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是东莞制造业的新课题。
近年来,东莞相继认定了松山湖和南城两个市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松山湖光大We谷、中集智谷、国际金融创新园、南城天安数码城、南信产业园等5个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
“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东莞面临着迎接高新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罗学铭说,但全球产业链重构、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为产业升级带来挑战,包括技术更新、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如何变为经济要素与价值等方面问题。
对此,东莞市科技局表示将聚焦“产业科技”这一关键,在重大科技项目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科技创新体系增效四个方面实施“四大赋能行动”,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双万之城”后,东莞并未止步。四十载的制造业发展之路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
罗学铭表示,对其他城市而言,抓住本地优势产业,加大对关键产业支持力度是关键。此外,要鼓励开展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最后就是找准方向,有效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举措,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持市场活力。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