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3:12:08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简称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历经5年建设已全面建成,实现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总体功能与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2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竣工验收新闻发布会,宣布上述消息。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全面建成,填补了中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业务空白,突破了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系列核心技术瓶颈,自主攻克多网融合、海量实时数据秒级处理、多中心多算法综合决策、海量用户亚秒级信息发布等技术难题。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国家级中心3个、省级中心31个,在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
据中国地震局介绍,国家地震预警工程2018年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历经5年攻坚克难,组织完成项目批复的全部建设任务,于2024年7月2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自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中国地震局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不断夯实台站观测基础、完善技术系统功能、拓展信息应用领域,建成台站观测、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通信网络、技术支持与保障五大技术系统。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还开展服务终端、手机应用、电脑客户端等发布示范,进行铁路、管网、电网、核电、燃气等行业对接服务,拓展电视、乡村大喇叭、IPTV等应急广播播发试点,丰富微信、支付宝等公众移动应用服务渠道,具备亿级覆盖、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能力。
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在系统试运行期间,先后经历2022年四川泸定6.8级、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等地震的实际检验,快速产出准确可靠的地震预警参数、地震烈度分布等信息产品,为政府抗震救灾、行业应急处置、公众紧急避险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