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08:45:07 来源: sp20241213
中新社 北京11月8日电 (国璇 曾玥)“文明没有高尚、没有优劣,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7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文明交流与全球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郑必坚在主旨演讲中作上述表示。他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各国走好本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途径。
11月7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文明交流与全球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图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郑必坚作主旨演讲。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历史底蕴。”郑必坚认为,从鸦片战争至今180多年,之所以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在于中国是一个拥有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优良文明传统的国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国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郑必坚表示,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发展道路走向现代化,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这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历史有关,也源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郑必坚说。
他表示,当今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又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面对挑战,不仅需要运用当代人类的心智,而且需要运用人类长久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的智慧。比如,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和而不同”则为化解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相互借鉴才能共同进步。”郑必坚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