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2:15:52 来源: sp20241130
新华社记者李倩薇、张海磊、周以航
2023年,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3月28日至3月30日于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2000余家业内企业和机构、近万名嘉宾齐聚,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与新变革。
行业规模创新高 新机会不断涌现
本届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98.3%,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2023年,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等在内的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
在本届大会上,微短剧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说,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范+引导”双护航下,微短剧正成为精品创作和主流价值观传播阵地。数据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2023年其市场规模近400亿元。
3月28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新技术与精品节目展”现场,参展商给参会者介绍VR虚拟现实产品。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网络视听也成为国际传播新主力。爱奇艺创始人龚宇介绍,2023年,我国国产剧已成为泰国最受欢迎的娱乐内容,爱奇艺国际版华语剧集的播放时长也大比例增长。“精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说,2023年,腾讯视频海外微短剧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9%。
5G+、AI+等新技术正与网络视听产品不断融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颜忠伟说,咪咕通过技术、媒介与场景融合,将视频彩铃升级为移动融媒形态,不断打造新质内容,加速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
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
从淄博、哈尔滨到天水,去年以来,线上短视频的火热带来线下文旅消费的热潮。
“我们用沉浸度强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传播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线下打卡。”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兰峰说,在这个冰雪季,哈尔滨的相关阅读量达1350亿次,哈尔滨的机场游客吞吐量同比增长80.03%,铁路游客量同比增长107.5%,春节假期哈尔滨日均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30.2%。
在网络视听的助力下,东北的“冷资源”成为了热经济,2024年春节假期,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文旅消费也大幅度增长。
短视频、直播等形态不仅在助力农产品销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推动了乡村文旅。2023年,乡村篮球赛事“村BA”在快手火爆出圈,贵州站、宁夏站、广东站三场“村BA”赛事直播总观看人次均超过3亿,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火爆。
3月28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旅—广电合作启动仪式在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上举行。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作为新业态的微短剧也成为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力量。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引导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交融,推动文旅与广电融合发展。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宝藏IP。”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汪文斌说,微短剧与文旅的融合,将有助于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也有助于为文旅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新技术带来行业新变革
本届大会上,AIGC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在网络视听行业中的应用成为热议的话题。
龙年春晚用AI技术实现李白与西安市梦幻联动,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开播,数字人参演电视剧并与真人演员搭戏,使用AI技术的综艺节目、动画片、纪录片不断涌现……技术的变革正加速推动视听产业迭代升级。
3月28日,人们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新技术与精品节目展”展厅参观。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工夫影业总经理陶昆表示,虚拟拍摄技术为影视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降本增效,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认为,影像生产的逻辑和制作方式都在被大模型改变,面对迅速变革,创作者要充分做好对大模型的提示和训练,同时,审美也成为选择大模型生成内容的重要依据,这也是技术不可取代人类之处。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新技术的使用也需要必不可少的规范与引导。本届大会上,举行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数字人身份标识规范》行业标准制定启动仪式。《规范》旨在通过明确身份标识保障技术和内容的安全可控,维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促进数字人产业健康发展。
新技术也正被运用到公益事业发展中。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付海钲说,中国传媒大学正利用AIGC技术创作无障碍电影,用700部无障碍电影和讲述稿建立起无障碍电影大模型,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责编:孙红丽、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