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实验室,助良渚古城遗址“延年益寿”

发布时间:2024-11-25 11:14:17 来源: sp20241125

日前,有两条关于文物保护的消息引发关注。一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启用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意味着为良渚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进一步整合各个科研院校的专业资源开辟了新渠道;一是古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工作站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旨在破解古建筑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常言道“水来土掩”,但是土遗址也怕水,在地处江南潮湿多雨环境的良渚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就一直在与水较量。日前,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启用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研究如何让良渚古城遗址“延年益寿”。

2022年7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和敦煌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分中心。此次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分中心进入了实体化运作。它总面积1500平方米,下设7个分实验室,以及标本室、专家研究室等多个配套空间。在启动仪式上,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还与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签约共建联合实验室,并聘请了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河海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组建良渚遗址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学术委员会。

“我们不能在遗址上直接开展病害防治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分析遗址土的成分,对遗址土进行仿制,用仿制土来开展病害研究防治。”在实验室一楼的土遗址建造工艺实验室里,河海大学袁俊平教授说。

而在三楼的化学实验室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张秉坚教授介绍,实验室的任务就是研究适合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所需的各类化学材料,“我们可以从分子层面来研究良渚遗址的保护”。

良渚古城遗址是2007年发现的,而当地潮湿多雨的环境会给古城带来一系列影响,例如,水分增加可能加剧土体风化开裂,而潮湿环境下,土体上更易滋生苔藓、真菌等生物,形成病害。因此,从古城发现之日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就开始对它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与多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持续合作,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形成了“综合环境控制法”的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据新华网)

 

古建筑保护研究联合工作站在太原成立

据中新社电  (记者胡健)古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工作站(以下简称“古建筑保护研究联合工作站”)日前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国家文物局首个聚焦于某一重点领域的联合工作站,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古建保护难题。

山西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其中元代及以前木结构建筑518座,居全国之首。这些古建筑门类齐全、序列完整、样式繁多,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与此同时,在古建筑精细化勘察、营造技艺复原、结构加固以及壁画彩塑保护技术等方面,还存在重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山西先后出台《山西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探索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设立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拓宽文物保护资金来源,实施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期待古建筑保护研究联合工作站更好地发挥各方人才、技术等优势,以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以人才队伍培养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加快构建协同发展体系。

据介绍,2004年,国家文物局启动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建设40家。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