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 船企扬帆

发布时间:2024-12-16 02:06:08 来源: sp20241216

  链上发力 船企扬帆(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8.7%、68.5%和54.7%,均居世界第一。在江苏泰州靖江市,当地造船企业的订单排到了2026年,成为我国船舶业转型升级、稳步向好的缩影。

  作为靖江的支柱产业,造船业占当地经济生产总值比例近23%,带动6万多名从业者就业,占当地总人口比例接近10%。日前,记者走进靖江多家造船相关企业,看小船如何变大船,船企如何扬帆向前。

  产业崛起:

  从造木船到造高端船

  位于长江下游扬子江段的靖江,临江近海,拥有52.3公里“黄金水道”、35公里深水岸线,优越的港口航运条件,为当地发展大用水量、大运输量的造船业提供了条件。

  上世纪70年代起,靖江从造木船开始,迈出了造船业发展的第一步。一直到90年代,瞄准1万—5万吨“大厂不愿造,小厂不能造”的市场缺口,靖江造船厂错位发展,1997年,1.2万吨散货船“虹春”号成功下水,成为全国首艘由地方船厂建造的万吨船。自此,靖江进入批量造大船的发展新阶段,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

  几大造船企业坚持错位发力,为市场提供不同的主打产品:新时代造船公司的大中型散货轮、油轮,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的集装箱船,南洋船舶制造公司的特种船型,各自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如今,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更是成为全国造船业龙头企业,可建造从1万吨到数十万吨不等的不同船型船只,特别是国际船舶市场的“抢手货”——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

  LNG燃料需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储存,船舶建造难度极大,生产技术一直被日韩船企垄断。靖江船企攻克船型设计、分舱布置等LNG双燃料动力船舶生产、研发的技术难点,2022年,新时代造船成功交付自主研发设计的11万吨船,成为全国首艘由地方民营船厂建造的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

  从首艘万吨船到首艘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靖江造船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每年有上百艘大型船舶驶向大洋深处,订单排到了2026年。今年前三季度,靖江实现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11.3%、全国总量的23.2%;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15.9%、全国总量的23.2%;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11.9%、全国总量的21.8%。

  延伸链条:

  配套企业发挥合力

  造船是个系统性工程,只进行船舶壳体的建造组装,附加值较低。只有拉长造船产业链,提高配套企业的发展水平,才能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由大向强。

  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产业链,拥有船舶造修拆企业16家、船舶配套企业200余家,配套产品覆盖船用锚链、船舵、特种黏合剂、装饰材料等近百种,本地配套率超过40%。

  如此成绩得来不易。例如看似不起眼的船用塑料管,在靖江海鸿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关前,国内船厂只能购买进口产品。

  比起钢管,塑料管重量轻,耐腐蚀性能好,在船上维护保养更方便,价格也低,但塑料管耐火性能差。“两个舱室连接处的防火堵料受热后能迅速膨胀,才能将管子燃烧留下的孔洞堵上,防止火势蔓延。”海鸿塑胶副总经理包炜介绍,为了实现这个方案,整个技术攻关花费了5年时间。相同的质量,海鸿塑胶的产品价格比进口产品便宜30%,一经推出就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如今,海鸿塑胶的国内船用市场覆盖率达70%,并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认证。

  不只是船用塑料管,即便小如将管道一节节连接起来的法兰配件,在靖江造船产业链中也有大学问。

  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车间里,常务副总经理曹忠权指着大大小小的钢板说:“这些都是来自本地船厂的下脚料,进厂检验后,可以直接用作法兰生产。”一般企业生产法兰是将回收废钢回炉再造,做出的法兰材质上会有差异。富源船舶采用的是原船钢板的废钢,材质相同,产品稳定性更好。“今年投资1.5亿元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投产后,不到50秒就能下线一片法兰,管径从10毫米到1.2米,能更快为船企供货。”曹忠权说。

  过去,在靖江造一艘船要两三年,现在得益于完善配套,最快40多天就能出厂一艘船。

  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引领国际标准

  坚持自主创新让靖江造船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转舵,乘风破浪。

  在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不同规格的锚链琳琅满目。在船舶上,锚链一端连着锚,一端连着船,关系着船舶的安危。强度和耐腐蚀性是评价船用锚链的两项重要指标。“通常强度高了,锚链的韧性会下降,需要从原材料端就开始攻关。”亚星常务副总经理张卫新介绍,公司通过改变钢材原料的成分配比、优化生产工艺等方法,提升了锚链的综合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技术难度更高的海洋系泊链领域,亚星也已实现全球领先。系泊链主要用于石油钻井平台、漂浮式风力发电平台、海洋牧场等浮体设施。“我们突破了系泊链领域‘卡脖子’技术,主导编制了世界上首个专门关于海洋系泊链的国际标准。”亚星董事长陶兴介绍,40多年来,亚星从一家最初为内河航行的小渔船生产锚链的村办企业,成长到如今为国内90%的万吨以上船舶供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靠的是不断进行的科研攻关。

  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介绍,靖江正着力推进造船产业“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建设“构成要素齐全、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的船舶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尹晓宇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