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1:29:33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社 济南10月7日电 题:一脉运河水,滋养发展新活力
作者 李欣 王采怡 李明芮
纵贯中国华北平原的大运河,连接八地、贯通古今,曾经“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如今仍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的发展活力。
文脉:文物古迹焕新貌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条运河组成。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它全长3200公里,地跨北京、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全程分为通惠河、鲁运河、江南运河等七段。这些历经2000多年开挖与修葺的河段,见证无数商贾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瞬间,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
山东台儿庄古城上演“火龙钢花”非遗表演,吸引游客隔岸观赏。(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赵晓 摄走进山东枣庄的台儿庄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独特的水乡风情融为一体。2023年,台儿庄古城接待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站在古城的码头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运河上的繁忙景象。”来自北京的游客徐静雅感慨道。
除台儿庄古城外,北京什刹海、扬州瘦西湖、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像一条丝带串起无数散落的明珠。近两年,大运河文化IP兴起,沿线城市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文物古迹面貌焕然一新。
在位于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博物馆内,数字复原、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互动装置的应用,赋予运河新的生命。目前,中国各地建造了诸多与大运河有关的博物馆,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展示大运河沿线出土的历史文物,向公众传播大运河文化脉络。
绿脉:水绿天蓝鸟鸣涧
大运河不仅是文化之河,也是生态之河。近年来,沿线城市加大对大运河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措施,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目前,大运河沿线遍布生态公园、湿地公园,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深秋时节,山东济宁的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林木水系交错,成千上万只鸟儿翩翩起舞,蔚为壮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丰富。(资料图,受访者供图)“微山湖湖区共有鸟类205种,其中中国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济宁市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杨勇表示,近年来,微山县采取“退池还湖”的措施,禁止湖中“围网养殖”,退出鱼池总面积达18万亩,极大地提高了湖水水质。
同样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位于山东泰安的东平湖风景区近年来大力实施网箱拆除、砂场清理等九大攻坚行动。“现在水越来越清,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经常来这里散步、锻炼,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地居民张健平说。
商脉:南北联通共繁荣
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如今,它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邹城下水,正式拉开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批量化生产的序幕,大运河水运也进入绿色发展阶段。
2024年8月,京杭大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在山东邹城顺利下水。吕卫锋 摄大运河通航条件不断改善,内河航运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大运河山东段为例,目前,主航道由三级升为二级,使得千吨级货船能够顺畅通行。济宁至台儿庄段续建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等项目的推进不仅提升了运河的通航能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注入新活力。
截至2024年,京杭大运河已经连续3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货物运输量逐年增长,种类涵盖煤炭、建材、粮食等多个领域。大运河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其强大的物流功能正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