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香港“小航天迷”的“太空梦”——内地航天专家走进香港中小学校园

发布时间:2025-01-05 06:10:48 来源: sp20250105

  新华社香港11月29日电(记者梁文佳、王承昊)“浩瀚宇宙有边际吗?”“人类未来有可能在火星生活吗?”“人体在离开地球表面后如何适应失重环境?”当内地航天专家走进香港中小学校园,迎接他们的是“小航天迷”们对太空探索的满满热情与好奇。

  29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成员分赴香港培侨中学、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他们与来自40余所学校的约1400名在校中小学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分享国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与成就,以及他们在太空的生活点滴和宝贵经历。

  走进校园 科普“硬核”航天知识

  探索航天科学的热情,近日在香港中小学校园不断升温。此行的航天专家们向同学们详尽介绍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历程、工程体系、运营管理等内容,多方位展示祖国航天科技的硬核实力,激发了香港中小学生的航天热情。

  “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探索火星奠定基础,为实现航天强国梦奠定基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甘克力回溯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成就,向师生们介绍了天地高清高速通信等一系列创新设计。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王学武以“从这里飞上太空”为主题,从历史的脉络发展讲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等内容,向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

  “一代代航天人牢记航天报国的初心使命,扎根大漠,把蛮荒之地建设成了中华民族的飞天圣地,成为中国人民长志气、增底气的强国名片。”王学武说。

  “能在太空拍到香港是件很幸福的事”

  “准备了6年,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33天;又准备了6年,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183天。平均地面训练20天,就为天上1天。”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在培侨中学现场通过一组直观的数据,向同学们诉说为了飞天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

  陈冬在太空执行任务之余,喜欢透过舷窗饱览地球家园并用相机记录“太空视角”。他表示,望着红日喷薄而出,白天看到祖国幅员辽阔的土地,夜晚看到点亮的万家灯火,一种骄傲自豪,万里江山尽入胸怀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能在太空拍到香港是件很幸福的事。”陈冬说。随即,他便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一幅来自“太空视角”下的香港地貌。

  遥望祖国臂弯中的香港,山河湖泊轮廓清晰可见,眼前这从未见过的一幕让同学们深受震撼。长久且热烈的掌声,是他们澎湃心声的最好写照。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现身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从太空传来的地球照片与视频。刘伯明的“太空日记”为同学们展示了真实、有趣的航天员生活。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校园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航天追梦人的故事,展示了在太空拍摄的工作生活视频,特别是太空授课的视频,引发学生惊叹和阵阵掌声。

  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张陆讲述了执行飞行任务期间难忘的经历,处处流露着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励青少年超越自我、勇敢追梦。他还将勉励学生奋发努力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了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传播航天知识、航天精神的同时,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带进了课堂。

  “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

  航天员们动情的诉说,让同学们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生活就像天空一样,不都是艳阳天,但也因为有阳光、雨水、风雪、雷电,才有丰富多彩的天空。”培侨中学学生陈蔓琳一直将航天员陈冬回信中的这句话铭记于心。

  今天她实现了与笔友线下见面的愿望。“这封回信一直鼓励着我,不管面对学习还是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状况,我都能够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她说。

  从相隔400公里的太空回信,到今天面对面的交流。“是航天把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有共同的梦想,也希望大家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陈冬说。

  在互动及提问环节,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太空舱内如何沟通、航天员餐食怎样、航天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代表团成员一一进行细致解答。

  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学生王美懿表示,国家的航天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成为航天科技强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我长大后也会争取成为航天员,因为这是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事。”她说。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校长劳佩珊向记者介绍说,在香港校园中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航天的认知,“当学生们知道这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到来的时候,都很兴奋。”她说。

  “希望同学们都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好好装备自己,成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过硬本领的新一代,将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交流中寄语香港中小学生。

(责编:崔译戈、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