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0:39:16 来源: sp20241225
中新网8月7日电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表示。
一直以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都是习近平念兹在兹的事。
杭州西湖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当年履新浙江的习近平,将考察杭州的第一站放在了西湖。他说:“把西湖建设好,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的历史面貌得以还原,得到恢复,这是德政,也是得民心的善举。”
为了让西湖的保护更得民心,习近平不仅着眼大局,亦很关切“小事”。
2002年10月,杭州拆除西湖环湖围墙,实施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西湖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后,增设了不少椅子供市民、游客休息,但椅子多了,间距也就近了。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向景区管理部门转达了他的建议:西湖边恋人很多,如果椅子间距离太近,恋人们会感到不自在。他建议长椅间应该保持一定间距。
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习近平对西湖保护与利用工作抓得细之又细。
除了椅子的问题,习近平还曾多次向西湖管理部门转达建议。
比如,西湖边的厕所问题。西湖边的公园免费开放,但是晚上公共厕所却大门紧闭没有开放,给市民游客带来了很多不便。管理部门在听取习近平的建议后,西湖边公共厕所全部24小时免费开放。
又如,西湖上的游船问题。西湖水域拓展后,游船在经过新西湖上的桥洞时经常会磕磕碰碰,这样既不安全也会带来桥洞和船体的损伤,他建议改进。西湖景区经过调研,在船头增设了橡胶轮胎进行防护。
习近平关心这些“小事”背后,实则是在诠释如何处理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关系。
他曾在考察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生动阐释这组关系:“我们强调保护,并不是对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动也不能动,而是要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来实现更好的保护。”
这些理念与要求,为日后西湖的申遗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保护传承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于“古”与“今”,他指出,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并强调,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对于“景”与“人”,他要求,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在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再次阐释了保护传承利用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他进一步指出,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和自然遗产连接着一个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9项,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
如何守护好中华民族的这些瑰宝和珍宝,从习近平对于一些“小事”的关切就能找到答案。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雪瑶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责编:白宇、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