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05 19:04:10 来源: sp20241105

  【学习进行时】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讲述习近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故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工作,习近平都把生态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身体力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留下了很多生动故事。

2024年8月11日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拍摄的汀江两岸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他提出“二十字方针”治理筼筜湖,再现厦门“城市会客厅”;叮嘱将乐县常口村村民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努力“画好山水画”;提出生态省战略,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奠定基础……

  长汀之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那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专程来到长汀。当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他的神情严肃起来,对在场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长汀水土流失是‘瘌痢头’,是顽症,久治不愈。”“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当天中午,习近平组织召开座谈会,他当场表态:“省里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长汀倾斜,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

  2000年2月,福建省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财政每年专项拨款。长汀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由此拉开大幕。

  如今,长汀这个著名的“山光水浊”之地,已成为生态美、百姓富、产业优的“生态家园”。大家赞叹:“过去的‘火焰山’,现在成了‘花果山’,变化真是天上地下!”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再次提及长汀:“我给大家讲,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

2023年8月11日,游客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绿水青山间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成为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总方略。其中有一条,“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在浙江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之时,安吉提出“生态立县”。余村,曾是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因发展“石头经济”,余村的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安吉县调研时来到余村。按计划,习近平在村里停留20分钟,只听汇报,不作讲话。但当他知道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便当即为余村的发展把脉,讲出了一段非同寻常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对大家说,生态资源是你们最宝贵的资源,搞经济、抓发展,不能见什么好都要,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

  习近平说,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文章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这些年,靠着良好生态环境,余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竹林碳汇让村里实现了“靠着空气能卖钱”。余村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他感慨道,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他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长江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下游水域逐浪嬉戏(2024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自此之后,一项项有力举措相继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启动,长江保护法制定施行……一场“长江保卫战”在流域全线展开。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调研。一下车,总书记首先问道:“这里水质怎么样?”

  “已经达到二类了。”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过去这段岸线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近年来,累计关停了200多家散乱污企业,清理了160多条小杂船,关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基地,拆除河道周边违建,修复腾出岸线,新增森林面积,在长江边逐步构筑起一道绿色廊道。

  “化工企业是关了、转了,还是升级了?”“硫磺集散基地真正取消了吗?”总书记问得很细。

  “化工企业都关了,硫磺集散基地也下决心取消了,请总书记放心。”

  总书记沿江边岸线缓缓步行,一边是江涛拍岸、苇荡摇曳,一边是岸绿山青、鸟语花香。

  “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说明我们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能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

  对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总书记也十分关心。

  “现在管住了吗?”“有多少渔民退出?”“渔民上岸后怎么安置?”他边走边问。

  当地有关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汇报:2019年年底,全市368名长江渔民全部退出长江捕捞,政府多措并举帮助他们转岗再就业,有的捕鱼人上岸成了护渔人。“老百姓对这项政策很支持,大家都说再不禁渔,很多鱼子孙后代只能从照片中看到了。现在,鱼慢慢多起来了,就在前天,这里出现了6只江豚。”

  总书记点头表示肯定:“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战略性举措,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10年后我们再看效果。”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拍摄的黄河(2024年7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

  对母亲河黄河的“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调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山东考察,来到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

  “我们这里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嘴鸥繁殖地,去年以来还新发现了火烈鸟、白鹈鹕、勺嘴鹬。”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这些年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湿地修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到这里来的游客多吗?”总书记问。

  “最多的时候年游客量60万,我们限定了每天最大游客量。”当地负责人答道。

  “要管理好,不能让湿地受到污染,也不能打猎、设网捕鸟。”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投入保护修复资金13.6亿元,连通水系241公里,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治理互花米草,建成科学生态补水体系,为鸟类打造理想家园,大美湿地尽显生机。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在三江源头,总书记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各地以保护为红线,为黄河“治病”,母亲河日渐恢复生机活力。

2024年7月1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拍摄的祁连山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祁连山,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曾经过度无序开发,让这里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负重超载,山体破坏、植被剥离,给祁连山留下了沉重的创伤。

  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一度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7年,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中央督察组还就此开展了专项督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督察情况汇报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中央的要求落实了没有?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得怎么样?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前来“验收”。总书记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考察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实地了解马场改革发展和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

  站在大草原,远眺祁连山,总书记现场听取了甘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

  114宗矿业权全部退出,部分水电站实现关停,核心区居民全部撤出……得知中央提出的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肯定:“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甘肃生态保护工作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下,祁连山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一度伤痕累累的祁连山恢复往日的美丽。

人们在大理市洱海边的生态廊道游览(无人机照片,2024年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高原明珠洱海,湖泊面积252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大理人的“母亲湖”。

  20世纪80年代起,洱海水质急速下降,从贫营养状态转向富营养状态,曾两次暴发蓝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在和当地干部合影后,习近平总书记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当地准备了几杯水样,其中就有一杯来自总书记一直关心的洱海。当年,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由抢救性治理转为保护性治理。

  如今,苍山洱海风光更加绮丽,环洱海而建的生态廊道着力将洱海湖滨带恢复到天然状态,湖滩、湿地“失而复得”。2023年底,洱海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位于宝鸡的秦岭太白山景区景色(2024年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

  秦岭,中华祖脉。但曾经有人试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违建别墅如一块块疮疤,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6次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切实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

  然而,个别地方领导干部没有从政治上真正高度重视、切实真抓实改,形式主义走过场、官僚主义不作为,导致违建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整治。

  “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

  党中央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督促整改。2018年7月后,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的1100多栋违建别墅被依法拆除,多名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秦岭腹地,实地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看过全面复绿的别墅区图片,远眺生机盎然的秦岭,总书记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叮嘱领导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总书记告诫说:“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

  如今,在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大教训警示教育基地不时迎来参观者,这里记录了秦岭违建整治和生态修复全过程,警示人们牢牢记住秦岭违建这段历史,深刻吸取这个大教训。

  策划:储学军

  监制:车玉明 李志晖

  统筹:万 方 王子晖 翁伟庆 杨昱

  主笔:金佳绪 刘 淼

  编辑:潘子荻 张芮绮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