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考核别跑偏

发布时间:2024-11-23 20:27:31 来源: sp20241123

  垃圾不够,大白菜来凑?近日,北京某垃圾分类桶站工作人员将白菜剁碎充作厨余垃圾的视频,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质疑。

  当地有关方面回应称,涉事地的垃圾分类桶由北京某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涉事员工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处理。

  相较于垃圾不分类、乱丢弃,刻意“制造浪费”的行为更让人愤慨。涉事公司为完成任务,如此反常操作而成为众矢之的,不同程度暴露其应付心态。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基层接到的厨余垃圾分拣任务指标,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之处。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发布了厨余垃圾收运率、分出率任务等考核标准。设立任务指标的初衷,本是为了督促环卫工人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从而达到清洁环境、变废为宝的目的。但简单化的考核是否合理?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异,“一刀切”的指标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像垃圾分拣这样的任务,如果要让基层必须完成多少厨余垃圾量,就难免会出现没有垃圾制造垃圾,甚至数据造假的奇葩现象。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垃圾分类推行多年,在一些地方仍停留在表面。如何把垃圾“分”好,需要更细致的政策管理和制度设计。诸如绩效考核是否量化、如何量化、考核哪些指标等问题,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面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俯身到群众中去,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避免出现不接地气、不切实际、不够科学的考核标准。唯有打破形式主义,尊重规律,垃圾分类才能真正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惠民之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韩秉志)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