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8:56:49 来源: sp20241215
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从轻点手机订机票、订酒店,到刷脸入园参观,自助语音讲解……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优质供给。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汇聚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壮美图景。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增长态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今年以来,旅游业呈现加快恢复、提质增速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春节假期到清明假期再到“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持续加大
“钵子宴”“擂茶百碟宴”“嗦粉趣味赛”……在湖南常德河街景区,游客排队品尝当地美食,感受“舌尖上的文化”。“五一”假期,常德接待游客164.83万人次,同比增长62.19%;实现营业收入14.57亿元,同比增长42.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旅游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有文化味的旅游产品和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增强。旅游业供需两旺、欣欣向荣,成为各地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
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多层次多样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有测算显示,旅游业每收入1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随着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持续升级,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旅游已成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
旅游投资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新增A级景区8000多家,年均增长9.4%。旅游业成为拉动项目投资的重要领域。
旅游产业为城乡发展注入新动力。看就业,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适合不同群体就业创业。旅游景区就业发挥乘数效应,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就业人数160多万人,带动综合就业超过1000万人。
到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宿、品尝美食,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出游之选。在不少地方,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惠民工程,特别是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旅游业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薄雾缭绕,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如画,水田、绿树、红土交相辉映,吸引着八方来客;夜幕降临,山东济宁“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涌动,各种手工艺店铺鳞次栉比,热气腾腾的美食香味扑鼻,人们纷纷驻足欣赏、品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安徽黄山西递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全息舞蹈秀、农耕互动体验、数字秋千水帘、波光喷泉等互动体验新场景亮相,通过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景区为游客提供多元游玩体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推出首批42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据初步统计,“五一”假期,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均超120%以上,总额超过2.2亿元,消费人次超430万。
传统文化类景区数量持续增多。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旅游景区活化利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的创新展示和当代表达,传统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3年的4000余个,年均增长8%。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景区,成为中华文明溯源的重要参观点;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和传承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文化长廊。旅游展示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一批代表性的工程,让旅游成为展示新时代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165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42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人们在旅途中感受城市现代美、工业美、科技美,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
中共一大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福建古田旅游区……每逢假期,红色旅游景区都会迎来接待高峰,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参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感受家国情怀。
旅游业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协调推动实施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积极与30余个国家互办旅游年活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旅游交流合作活跃度明显上升……旅游成为加强对外合作、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行业。今年以来,我国出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在中外游客的“双向奔赴”中,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
充分发挥旅游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
走进海南海口骑楼老街等地标性建筑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一场场舞蹈、非遗文化、国潮汉服等巡游活动接连举办,向游客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繁荣发展大众旅游,通过更加普及、更加普惠、更加便利的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旅游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消费持续升级,旅游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同比增加23.61亿、增幅93.3%。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持续增强,旅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旅游选择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旅游普惠水平有效提升——“五一”假期,各地区各部门举办丰富的旅游惠民乐民活动,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广大群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景区越来越多。全国超过90%的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约7000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首道门票免费。201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平均门票价格为31元,2022年降至23元。
旅游便民能力持续优化——手机APP位置标注15.3万座旅游厕所,游客“找厕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景区建设母婴室、家庭卫生间等无障碍旅游设施,推动解决老年人旅游数字设施运用困难,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游览服务;发展智慧旅游,预订住宿、机票等服务更加便利,“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
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改善——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旅游领域法治建设、深化旅游领域改革,努力提升市场培育和监管水平,推进旅游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旅游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基础,以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为支撑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基本到位,强化人民群众的旅游权益保障。旅游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监督业务全量覆盖、监管信息全程跟踪、监管手段动态调整的智慧旅游监管体系。提倡文明旅游,在不少景区,文明旅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旅游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好发挥旅游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