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交通令世界刮目相看

发布时间:2024-12-31 03:36:14 来源: sp20241231

  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观众在参观共享电助力单车。   张秀科摄(人民图片)

  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观众在中国交建展位参观“太湖生态清淤工程”模型。   杜建坡摄(人民图片)

  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观众在参观“大桥海风”号风电安装船。   杜建坡摄(人民图片)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辆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街头。这条路线的十辆双层新能源公交车由中国制造。近年来,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不断进入智利市场,凭借绿色环保的特点和先进科技的应用广受当地民众的青睐。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摄

  “中国交通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为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日前举行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上表示,中国将紧紧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推动可持续交通事业发展。

  本届论坛以“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为主题,1000多名来自海内外各界交通领域人士汇聚一堂,共商可持续交通发展大计。

  近年来,中国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就在论坛开幕前,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展会上,多家展商展示了最新的绿色交通技术和创新成果,向国内外观众呈现了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深刻变革。

  从绿色运输的独特魅力,到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再到引领推动国际合作,中国绿色交通的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

 

  魅力十足——

  绿色转型加速进行

  金秋时节,渤海湾畔,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内一片忙碌。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多位外宾代表赴码头观景平台,近距离观看全自动化轨道桥装卸作业、无人驾驶电动集卡作业等实况。

  外宾参观的这座七彩智港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该码头的设施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由“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实现绿电供能的自给自足。其绿色、循环、零碳、高效等特点受到了各界关注。参观过码头的一位西班牙记者说:“天津港C段集装箱码头无人自动化运转让人耳目一新,它的‘智慧零碳’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陆海交汇的枢纽,港口不仅吞吐万物、联通世界,更以绿色发展引领未来。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转型的大趋势下,天津港是中国绿色港口乃至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除了海陆空的交通巨擘,绿色交通的魅力还深入到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中。

  笔者走进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滴滴展区,几款青绿色的新车型吸引了众多观者的目光。其中,共享电助力单车EM2.0搭载了轻量化电池和助力传感器,当骑行达到一定速度时,电助力会自动介入,既让用户骑行更轻松,还能更省电。值得一提的是,滴滴青桔电单车VM6.0不久前凭借优异的综合表现,斩获享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据悉,该奖项是国际公认的全球顶级工业设计荣誉之一。

  从短途骑行到长途出行,公共交通运输也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在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接近94.7%,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洁公交车队”。放眼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八成,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不断提速,以公共汽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建设备受瞩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表示,中国很多城市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绿色出行。“我记得第一次在中国乘坐高铁,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中国铁路电气化率达75.2%,电气化里程居世界首位,能耗强度指标远低于其他主要铁路国家。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典范。

  绿色交通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近日,备受瞩目的318国道川藏超充绿廊全线贯通。据介绍,全线一共设置23个超快充充电站,为新能源车主解决了充电难题,提升了公路服务品质。

  绿色交通也在积极拓展新产业布局,激发经济活力。在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云南交投集团召开了“发展绿美通道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近年来,云南交投集团成功创建小沙坝、龙江特大桥等一批国家3A级以上景区,重点打造星云湖等一批旅游主题特色服务区,路衍经济全面开花。

  “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做得非常好,并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新机遇。”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理事哈姆迪·艾登在访问中国后表示,对中国在可持续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

  中国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还在加速进行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未来,中国的绿色交通将向世界展现更多变革与可能。

  向绿而行——

  减碳行动引发关注

  放眼世界,交通领域是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减排难度不容小觑。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展现出的前瞻性与行动力,让绿色交通的“中国解法”备受关注。

  笔者继续在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前行,在中国交通建设展台,一个清淤装备模型吸引了笔者的目光。

  这是由中交集团自主研发建造的一体化清淤船“太湖之星”模型。“太湖之星”是目前世界环保疏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一体化清淤船。为实现绿色低碳,该船采用了油电结合的双动力系统。目前,“太湖之星”正开足马力在太湖开展清淤作业,会在60个月的工期内清淤超800万立方米,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

  “太湖之星”将生态清淤、除杂调节等全流程工艺全部“搬”到水面上,为世界首创,技术难点多且少有案例可以借鉴。相关人员表示,太湖的治理是长期的,持续推动疏浚装备在清洁化、智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将是发展重点。

  展位上不仅展示了前沿的“靓科技”,也体现了企业对于绿色转型的责任与决心。例如,京东物流在展区中展示了仓储、物流运输、包装材料、工作生活等多个环节中减碳的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责任担当。

  大会期间,京东物流还联合迪卡侬物流中国、蒙牛集团等知名企业及多家环保组织,在交通运输部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见证下,共同发布“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建设绿色可持续未来。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企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在自主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强劲驱动下,交通设备变得更加环保,引来海外市场的关注。

  “如果没有中国造船企业的帮助,我们的绿色转型是不可能完成的。”挪威礼诺航运公司首席运营官塞布约恩·达尔说。礼诺航运是国际知名滚装船运输服务商。近年来,公司决定绿色转型,为此向中国造船企业订购了多艘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滚装船。绿色船舶“中国造”的趋势引人注目。据悉,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交通要更环保,出行也要更低碳。2023年发布的《中国公众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知晓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81.1%和86.7%。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在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外,新能源交通工具受到国人的青睐,车水马龙间涌起一股股“绿色潮流”。

  最亮眼的成就莫过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一半以上。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约126倍,连续9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正在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走进国内的千家万户,还走出国门,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在多个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中位居前列。“中国电动汽车在设计理念、用户体验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得到消费者认可。”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如是说。西班牙媒体报道称,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上乘,几乎一半的西班牙人会考虑购买中国汽车作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世界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表现突出,未来在电动汽车领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从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邮政快递,到机场、铁路货场、重点港口,新能源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为交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交通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升。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上,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提到,9个型号的新能源铁路机车已成功下线,今年将实施200台新能源机车替代,推动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更新,减少燃油消耗。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副总经理吴榕新介绍,南方航空形成了飞机绿色飞行、节能减排、降低地面能耗、旅客绿色出行的绿色发展模式。近日,南航首班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的商业航班于北京起飞,开启南航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怀抱绿色愿景,中国正坚定不移地向着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惠及世界——

  共同创造低碳未来

  绿色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鲜明底色,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亮色。李小鹏表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交通天下”,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减排对全球的贡献有目共睹,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特别顾问塞尔温·哈特近日称赞,中国为助力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国际舞台上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军者、能源转型国际合作的促进者、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的贡献者,中国在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表现十分卓越,正与各国携手共创绿色交通发展新图景。

  凭借高科技产品与高水平工程,中国绿色交通发展正在惠及更多国家。

  正在举行的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一款全球首发的光伏储能客运三轮车吸引众多关注,这款车为充电设施不够完善、但日照时间较长的国家而设计,收获了不少海外订单。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为全球交通系统电气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技术和设备基础。正如基塞伊·佐尔坦所说,中国企业生产的许多高科技产品品质一流,具有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

  中国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从中老铁路的优化选线、强化环保,到中欧班列的节能减排、低碳货运,再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清洁电能、资源节约……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近年来,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也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自信和影响力,吸引了海外目光。

  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上,各国对中国推进可持续交通的技术合作充满期待。据乌兹别克斯坦交通部部长伊尔霍姆·马赫卡莫夫介绍,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展出了交通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乌兹别克斯坦是这些新技术的受益者。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比什努·普拉萨德·鲍德尔谈到,中国的可持续交通领域有非常卓越的技术和发明,尼泊尔作为友好邻邦,希望能够从这些卓越的研究和发展中受益。泰国电动汽车协会副会长素罗·桑尼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中国的绿色技术和经验不止惠及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近日,西班牙和挪威两个欧洲国家的首相接连访华,深化和拓展绿色合作是访问期间的重要议题之一。挪威首相斯特勒在访华期间说,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挪方希望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扩大对华合作。

  据德国《商报》报道,中国拥有大量充电技术专利,在专利申请方面的“数量和专有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大学和初创企业组成的密集网络在充电技术专利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宝马、奥迪、大众等车企正通过寻找中国供应商、与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研发新型电动汽车等方式开展合作。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参与引领全球交通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上,始终彰显着大国担当。

  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部长论坛上,20多个国家交通部长分享了全球交通治理方面的经验,发表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见解。会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发展愿景》(《北京愿景》),得到全体参会国家积极响应和支持。“加快全球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形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成为与会国家的共识。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次会议、首届上合组织国际交通论坛……中国在交通发展领域与有关国家的交流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此外,中国还深度参与全球交通治理,在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机构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中国的方案卓有成效,中国的倡议掷地有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不仅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而行,也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新机遇,让可持续交通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绿色出行之路,中国将越走越宽阔。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