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国工匠|抓创新不问“出身”

发布时间:2024-11-27 18:21:53 来源: sp20241127

  技校生在飞机制造业能创新吗?精品与废品的差距是多少?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秦世俊,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创新。

  为飞机制造零件,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在工作中,我们和创新的距离也可以这么近。

  我刚开始进厂当铣工,都是靠“偷师学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我是一名技校生,和车间里大学生比,底子实在是太薄,老师傅们看不上,没人教。那时,我就偷着学、坚持学。老师傅们看到我这股韧劲,对我刮目相看,主动教我,我才如愿地当上了学徒。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经常给自己“加码”,刻苦学习。慢慢地,我的技术越来越好。工作中遇到难题,我开始尝试以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攻关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是一名技校生、是一个一线工人,我不行。我想的是,要如何攻克难题,要把工作做好,要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一定行!

  我第一次创新,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当时,我们要加工一个飞机上主起落架外筒上的一个腹板,但它由于没有数模,无法编程,我们只能手动操作,导致返工不断。我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我的思路和大家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反着来”。先采点,将采集的点位汇编为程序,再一刀成型。没想到,这样一个思维转换,让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了100%!

  这让我意识到,在创新的赛道上,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以技术和能力说话。打那以后,我大胆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0余项,每一项都让我很有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管是大企业、大科学家,还是小企业、一线工人,都可以走上创新的赛道,百舸争流。

  技术在不断更新,我们绝不能躺平,要和创新“零距离”,我们才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工网)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