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0:36:36 来源: sp20241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高校要发挥龙头作用,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努力当好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融合发展的探索者,奋力答好“强国建设,大学何为”的时代命题。
深化科教融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教融汇,是高校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高等教育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前瞻性布局,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善于把握科学规律、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作用,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着力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努力实现“从0到1”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基础性研究通常投入时间长,但是孕育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需要有“为国铸剑”的意志,“为民奉献”的精神,长期坚持,锲而不舍。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型高校要自觉履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依托,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着力开展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与上述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高校要打破教学与科研的边界,把科教融汇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整合优势学科资源、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多方资源,推进科教融汇,积极将科研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面向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建立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机制,推动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
聚焦先导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高校要依托优势学科,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聚焦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从应用中抽象出理论问题,在科学实验中找到“从1到10”的技术创新,再到应用中检验成果。高校科研工作者往往更加关注自身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对市场需求和企业难题则缺乏充分了解。有必要建立协同攻关的机制和平台,破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消除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之间的障碍。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要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的功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可将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重要载体,聚焦先导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拓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通过共建中试产业化基地等基础设施,在研发早期进行概念验证,在中期筛选高质量项目进行培育,在后期帮助企业孵化。同时,在合作过程中,聚焦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在管理体系、服务模式和评价机制改革中出实招,优化政策供给、整合资源配置。
高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卓越工程人才,使之成为市场和企业中的中坚力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要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并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培养体系。
推进学科交叉,提供高质量发展人才保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的学科布局是历史发展形成的,有其理论背景和历史特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变迁,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问题导向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驱动力。高校要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谋划,优化学科体系布局,大力支持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共同攻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造就学科高峰和创新高地,并培育发展新动能。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各高校目前的重要任务,也是重大机遇。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实验室研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颠覆式创新,突破计划与需求导向的路径依赖?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鼓励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需要重视对各个学科共通的基础平台的打造,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
高校要成为聚天下英才的“强磁场”,需要教育家和科学家,也需要具有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的领军人才。强教必先强师,高校需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是接力也是传承,要建立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发挥制度建设的价值驱动力和战略牵引力,通过团队形成有组织科研模式,帮助人才在团队中成长,在学科交叉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国建设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高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高校要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在传承中求创新、在融合中谋发展,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策源地、最有效果的方案提出地、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产生地。
(作者:刘昌胜,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