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两张皮”如何破?专家:强化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24-12-27 12:02:23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金华10月27日电 (童笑雨)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两张皮”,这不仅是一所职业院校的困境,而是整个职教界面临的难题。10月26日,在浙江金华永康举行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上,专家支招:促进院校和企业的文化认同,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活动主办方供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对于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才强国、保障民生、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26日,作为2023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高层对话会分论坛之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在永康举行。永康素有“中国五金工匠之乡”美誉,职业教育是永康教育的“金名片”。

  开幕式上,永康市委常委、副市长俞兰表示,产教融合,产是龙头;校企合作,企是方向。永康在产教融合上虽然初有成效,但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据悉,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个主体,参与动力强弱各异,“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现象在职教界长期存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王昆欣用校热企冷“两张皮”来形容这一现状。

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产教融合得好不好,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良性互动。因此,破解人才供需“两张皮”,需要双向发力。

  “在这之中,促进院校和企业的文化认同是关键。”王昆欣表示,当下的产教融合除了基于共同利益之外,更要基于文化认同。假如职业教育只是给企业输送人才,那算不上是服务企业,因为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培养人才是本份。

  如何做到文化认同?

  王昆欣表示,要鼓励文化渗透。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本地区文化特色,积极弘扬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此外,他提到,还要激发行业企业主动性,自觉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职业院校引领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价值才会更大,才不会让企业觉得可有可无。”王昆欣所提到的这一点,正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做的。据悉,该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胡赞提到,该校已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所,成为新品研制试验场。如今,该校师生已获得猫眼门铃、多功能节能锅等200多个专利,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同时,该校还成立五金制造研究院,打造技术成果孵化地。该校一学院每年为浙江省内外2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效率和工艺提升整体解决方案120余套。仅定制刀具刀盘一般可提升生产效率20%至30%,如果再加上全套工装夹具,一般能提升效率50%以上。

  这是怎么做到的?胡赞回答,主要是不与行业“脱轨”。该校已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四链融通,与企业深度融合。在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有这样一句话:白天当老师,晚上是企业技术骨干。如今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还搭建了“1+1+N”虚实结合数字化学习工厂,实现了生产、研究、教学、实训、评价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在高峰对话环节上,贵州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瑛表示,推进产教融合,要做到“四实”,即政府统筹抓实,政、校、企、行做实,人才培养扎实,以及机制体制的创新和组织保障的夯实。她认为,不管是企业、学校还是行业,都要从原来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作,只要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够深度耦合。

  此次活动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新闻社指导,中国新闻报、民建浙江省委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办,中共永康市委、永康市政府、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支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