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直播万万不能跑偏了

发布时间:2024-11-30 15:32:14 来源: sp20241130

  有人分享学习经验 有人直播内容打擦边球

  学生直播万万不能跑偏了

  前不久,河南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李昊(化名)在实习期间通宵直播近9小时猝死一事引发社会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从10月15日至11月10日,短短25天李昊进行了89场直播。11月5日前,其直播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10点至晚上7点;11月5日后,直播开始“跨夜”,大多数从晚上9点左右开始,直至次日早上6点左右结束。

  为什么李昊如此拼命直播?根据相关报道公开的其与公司签署的《主播及公会合作协议》,主播每月保底收入3000元,但要求开播有效时长达到每月240小时、开播有效天数达到每月26天、主播上传短视频每月15条。这意味着,想要赚取底薪,每天至少要直播8小时。

  这一事件将学生直播现象拽入舆论旋涡。《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各直播平台,打着“学生”名号进行直播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一些社会人士将自己包装成学生做直播赚钱;直播内容良莠不齐,有的分享学习经验、表演传统文化,有的则打擦边直播低俗内容;还有些学生想抓住风口跃跃欲试,却在实践过程中遭遇骗局。

  有些“学生主播”不是学生

  记者近日观看数十场直播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在直播间助农销货、分享学习经验、表演传统文化等。比如出生于江西赣州、正在武汉读大三的周晓东因为自家生产脐橙,便和同学一起返乡直播卖橙子,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创下“一天销完3000斤橙子”的业绩。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直播间晒录取通知书、学生证等,为母校招生贡献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不注意直播时间、地点、内容而备受吐槽。

  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有多名网友分享自己的直播经历,有些是直播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有些是偷录老师讲课,有人直播自己上课睡觉,还有人晚上在寝室直播。评论区留言对这些行为褒贬不一,有网友抱怨:“室友每天晚上直播,吵死了,我也和她说过希望声音小一点,人家每次都不耐烦地答应一下,然后继续播”“我觉得在寝室直播就是不合适啊,但是想不到什么严肃有效的理由让她不直播”……

  今年9月,来自广西柳州某大学的黄老师注意到,她上课时有学生在直播授课,发现时已经直播了快20分钟。黄老师查看直播动态后发现只有20多人观看,也没有拍到自己,于是就口头警告了该同学,要求其以后不要在课堂上直播。“之前没遇到这种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要以后她别在上课时直播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直播间在标题区打着“大学生直播”,但主播并不一定是学生。这些直播间的内容覆盖面很广泛,有“跳舞”的,有“整活”的,还有“卖货”的。有网友说,这些内容只要一刷到,就会被推荐个不停。

  一位从事直播运营工作的人士透露,部分直播账号明面上是个人运作,实则背后都有公司。公司赚钱主要有两种方式,“女大学生”“大学生”只是个标签,都是用来包装主播增加人气的,有人气才能有更多礼物和收益。“一些擦边内容容易获得礼物,但也容易被封号,不过封号了再换一个就行。现实中,有不少非大学生打着大学生的旗号去直播赚钱;还有公司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相信别人的心理和直播合同漏洞,用低廉的价格让大学生替公司打工,一旦大学生不想干了,往往面临高昂的违约金。”

  在长期关注直播领域的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怡看来,如果不是大学生,却用大学生名义进行直播,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和欺诈的问题。

  “主播在没有认证真正身份的情况下声称自己是大学生,可能会误导观众并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涉及违反广告法、消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播平台也应当加强对主播的身份审核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王晓怡说。

  部分直播内容打擦边球

  12月6日晚上8点多,记者打开某社交平台发现,一个标题为“大学生赚点生活费”的直播间内,一名女生在和观众聊天,背景似学校寝室,其主页写着“在校大学生”。

  记者观看一会儿发现,评论弹幕多出言不逊带有调戏成分,但主播对此并未在意,反而积极搭话。比如有评论说“学生穿那么少可以吗”,主播则说“不可以吗,我还有更露的没穿。”之后便是各种要观众刷礼物。

  在同样以寝室为背景的另一个直播间,弹幕一直在怂恿主播“换个别的衣服”“我相信你有可以看大白腿的衣服”。主播对此回应称,“室友还在,我主页有很多露腿视频,你们可以看”。

  12月7日晚上9点多,记者在另一个直播平台看到,有多个直播间封面以“大学生”为关键词,标语充满性暗示。其中至少有3个直播间以“九宫格”形式(九名主播连线),其中一名主播领头(主页写着麦上小姐姐全部大学生),分别介绍剩下8名主播,聊天刷礼物到达一定价值就可以开启跳舞专场,还可以和主播连线。记者看到,在“榜二”刷了1000元礼物后,一名主播便换上凸显身材的衣服开始跳舞。

  此外,记者还看到多名以“大学生”为头衔的女主播,主页和直播间明示送指定礼物就可以加微信,之后可以私聊,到时候“你想做什么都行”。

  今年10月,针对“网易CC”直播平台多个账号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存在言行低俗、打色情擦边球等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广东省网信办依法约谈相关平台负责人,责令“网易CC”暂停“舞蹈”版块信息更新7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12月1日,有短视频直播平台发布严厉打击色情低俗擦边内容的处置公示,针对低俗PK惩罚、以低俗内容诱导消费或表演低俗团播等违规内容持续巡查,自今年7月以来,平台通过识别拦截和事后排查,共处罚涉及色情低俗行为的账号超过200万个,对存在严重违规的33万个账号回收了直播权限,其中无限期回收直播使用权限接近11万个。

  学生主播权益难以保障

  记者注意到,招聘主播岗位的公司不在少数,“有保底薪资+礼物提成,在播新人主播每周收入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稳定直播后更多不封顶”“最快的结算周期,最好的推荐资源,最专业最正规的培训,不用担心没有粉丝,我们公司会提供流量及推荐,直播中的问题都会及时回复”……这样诱人的岗位条件吸引了不少学生加入,殊不知一不小心便掉进坑里。

  “千万别进公会,好公会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用好条件引诱你签协议,开播之后就是放养,还吸你的血,找各种理由不发保底工资。”

  提起自己做主播的经历,安徽省合肥市大二学生王蓓(化名)十分后悔。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想找兼职,正好在招聘平台刷到了某传媒公司的招聘岗位。对方宣称全程免费、专业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具有丰富的平台资源,这样的条件一下就把她吸引住了。

  “运营知道我是大学生后,就让我立人设、博眼球,告诉我单‘大学生’这个标签就能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元。当时说让我加入他们的公会,每月底薪5000元,礼物收益经平台抽成后,我占八成他们二成,一个月播100小时,时间让我自己安排,如果播不完提前说就没问题。”王蓓说,本以为能够赚到学费,没想到一个月白忙活了。

  “公司没有给我提供说好的任何帮助,我只能拿我自己只有几百粉丝的账号一点点开始,结果他们说我收的礼物不到5000元不能发底薪。我中间本想请假,结果他们说播不到时间同样不会发底薪。很多事情都和最开始约定的不一样。”王蓓说,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后,她申请退会,最后一分钱工资也没拿到。

  今年7月,一起大学生与文化公司的违约纠纷曾引发关注:大学生小宇相貌俊朗且有想当艺人的想法,2020年8月,他签约了上海一家文化公司,约定小宇作为文化公司专属艺人,并规定了演艺活动标准,包括短视频配合录制时长、直播配合时长等要求。后因小宇需上学多次缺席拍摄任务,双方发生矛盾,文化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宇继续履行合同、赔偿违约金900万元。此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小宇支付文化公司违约金50万元。

  “关于大学生与直播公司签约,是否构成雇佣关系或实习关系,通常取决于他们签订的具体合同类型以及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雇佣关系和实习关系的认定标准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比如对工作时间、地点和方式的控制;雇佣关系中的薪酬通常是固定或基于小时计算的,而合作分成关系则往往以收入比例为基础;如果是雇佣关系,雇主通常要承担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而在合作关系中,风险可能更多地由双方共同承担。”王晓怡说。

  王晓怡认为,接连发生的大学生直播纠纷事件,也暴露出大学生主播权益保障存在多项短板,比如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主播可能对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在签订合同时忽视自己的权益保障;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大,长时间连续直播可能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危及健康,但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可能会忽视这些风险;此外,主播可能面临网络上的负面评论和人身攻击,同时也存在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正确引导加强法治教育

  对于学生直播行为应该如何规范?又该如何保障学生主播权益?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看来,大学生当主播并非违法行为。根据规定,直播需要实名认证,主播必须年满18周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需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也就是说,只要年龄符合要求,当主播并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很多学校也将运营短视频账号当作实训。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认为,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也是在校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应该对这个群体予以更高层次的保护,并对其直播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大学生已是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播不能超越法律界限,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首先,直播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更不能将他人随意入镜,否则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学校对于宿舍有行政管理权,但在宿舍空间里,对于居住的学生来说,属于私密空间,应受隐私权保护,直播不应影响他人休息和获得安宁的权利。其次,打擦边球这种行为违反了网络治理规范,一旦被认定为传播色情信息,就可能会因传播淫秽信息而承担法律责任。大学生一旦有了被处罚记录,未来就业和事业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应谨慎为之。”马丽红说。

  马丽红建议,高校应承担起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责任,应通过各种形式宣讲法律规定,并对直播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作出指导性规范,通过制定合理的社区规则,为直播行为划出清晰的边界,同时引导学生多进行正能量的内容创作,提升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也有益于正向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应强化自身的监管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净化互联网社区生态。对于违规和打擦边球的内容应及时采取删除等措施,对于违规账号应及时关停或封号,以维护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直播环境。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对于大学生直播乱象采取积极的治理手段,从管理层面予以规范引导。

  “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也要积极发挥作用,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王晓怡说。(法治日报 张守坤)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