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军地打造群众性国防教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4-12-16 06:57:51 来源: sp20241216

“一棵相思树、永远家国情。三角山哨所旁的‘相思树’,见证了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诉说着军人军属的奉献和坚守……”1月18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都林街腾飞社区国防教育红色课堂开讲,宣讲员李潍洋为大家讲述“相思树”的故事。这是兴安盟红色课堂开讲以来的第18堂课,也是军地合力打造的群众性国防教育平台“微课堂”。

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兴安盟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独特的国防元素格外引人注目:科右前旗学府街16组路灯嵌入“爱我人民爱我军”“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标语,在节日彩灯映照下熠熠生辉;突泉县国防主题公园内,振翅欲飞的战机、昂首向天的火炮、整齐列阵的坦克模型,充满浓郁的军味。

兴安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为了让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城市建设、走进群众生活,该盟军地对全盟34个红色场馆、17个城市公园、6所少年军校和9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制定《国防教育“三十”平台建设规划》,经过近半年精心打造,先后建成10条国防教育街道、10个国防教育红色社区和10个国防教育红色课堂,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观光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国防教育。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选举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这次会议,标志着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伟大胜利。”1月16日,乌兰浩特市“五一会址”前,女民兵塔娜正在给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的30名中学生讲述红色故事,100余名民兵通过“红蓝民兵APP”云课堂同步聆听。塔娜是女民兵,也是国防教育义务宣讲员。她说:“去年以来,从纪念场馆、街道社区到乡村嘎查,乌兰浩特市的国防教育‘微课堂’越来越多,让大家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国防文化的熏陶。”

春节前夕,笔者来到科右中旗呼格吉勒社区,一道60米长的军史长廊映入眼帘。社区书记萨如拉介绍,军史长廊共有展板24块,整体设计以“中国红、民族蓝、光明黄”为主色调,融入马头琴、勒勒车等民族元素。展出内容分为苦难辉煌、建设发展、强军新征程等4个板块,介绍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丰功伟绩。笔者注意到,慕名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巴彦胡舒第一中学学生巴根那说:“看着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我有种穿越时空之感,仿佛走进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感悟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这条长廊展示了厚重的党史军史,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还发挥了铸魂育人作用。”家住附近的市民包女士说,“很多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来参观,这里成为孩子们学习党史军史的‘打卡地’。那天,我的儿子在军史长廊对我说,长大后要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田申 崔维)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