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7:38:47 来源: sp20241216
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及酒店改造项目。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花朵风机”。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摄
博鳌东屿岛零碳休息区。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的光伏地砖。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核心阅读
新能源车驶上东屿岛,花园皆由建筑废弃物建造,参会嘉宾免费品尝着零碳咖啡……“绿色”细节随处可见,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作为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让更多参会者对“近零碳”有了切身体验。
“今年年会是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后的第一届年会,经初步核算,本届年会实现了碳中和办会的目标。”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宣布,本届年会实现碳中和办会。
202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同建设“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两年多来,双方结合当地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对既有整体区域进行近零碳改造,目前已完成8大类18个项目,示范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何谓“近零碳”?“就是能实现区域内年温室气体净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联伟解释。
日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成果,获得了国内首个由德国能源署颁发的“零碳运营区域认证”,被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已实现近零碳运行。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如何管理运行?在常年高温的海南,怎样做到既舒适又节能减排?记者进行了探访。
阳光海风送“绿电”
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喷泉广场,两排绿色“花朵风机”迎风绽放。“它是目前世界上启动速度最低的风机,1.2米每秒的风速即可启动,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刘联伟说,在博鳌,风、光、热等资源是近零碳示范区创建的最大优势。
岛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外,几名媒体工作人员正体验单车骑行装置为手机充电。装置正前方,一片深蓝色的光伏地砖引人注目,它和新闻中心屋顶629块光伏板一同“捕捉”阳光,屋后则立着一块用来存储绿电的“大电池”。
这块“电池”大有来头。刘联伟介绍,示范区建设时,面向全球征集技术方案,国内一所高校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技术脱颖而出。“该技术可做到长时储、多充放,其充放次数较传统锂电池提升近4倍。”屋顶光伏、立面光伏、光伏地砖、花朵风机……通过改造,新闻中心建成高水平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年发电量约52万千瓦时,比起50万千瓦时的年耗电量,还略有盈余。
换上“绿衣”的不只新闻中心。从高空俯瞰,从屋面到车棚,随处可见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打造出的多重绿色低碳场景:光储充电站的液冷技术最快让车辆10分钟内充满电、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餐厨房实现全电化……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保范本。”土耳其新闻工作者穆扎菲·古萨尔几乎走遍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所有场馆。当了解到这里的用电均来自阳光、海风,他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目前,示范区实现全绿电供应,全年可生产绿电约3200万千瓦时,既能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千瓦时的用电需求,还能将剩余接近一半的电量上网,预计每年可储备约7720吨负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说。
做好降碳“加减法”
想要降碳,除了在绿色能源供应上做“加法”,还要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博鳌东屿岛高温、高湿、高盐,示范区开建之前,东屿岛上建筑已建成20多年,设备设施陈旧,必须进行绿色化改造。
怎么改?“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还要保证与原有建筑的风貌相协调,保持好区域特色。”刘联伟说。
在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大堂,记者见到了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酒店大片的透明幕墙搭配格栅,遮挡了高悬的太阳。“这片幕墙会‘呼吸’。”他说。
原来,在改造前,酒店大堂南北侧均为封闭的玻璃幕墙,常年通过制冷系统维持室内温度,能耗不低。这次改造,设计方结合热带气候特征,将整片幕墙分成了三段。
“上面是电动开启扇,在非供冷季节,根据气象站数据电动开启,烟囱效应会带走室内热空气;下面是手动开启门窗,在过渡季节敞开,产生穿过大堂的对流风,降低供冷耗能;中间部分则是固定幕墙,南侧日照时间长,在内侧增加遮阳格栅,提升遮阳效果,减少空调系统用能强度。”樊冲说,别看功能多了,和改造前相比,幕墙外观几乎没变。
行走在东屿岛上,不少巧妙的降碳举措让人眼前一亮。配套雨水调蓄设施,将排水变为储水;岛上所修道路两侧留白用碎石填补,固废利用;通过小型设备,实现每天9吨的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
源创股份总经理胡峻滔已经连续8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在他眼中,今年论坛的绿色低碳措施明显变多了:“去年岛上的新能源车只有小轿车,今年会场的大巴和中巴车也都换成了新能源车。会议用品中,可再生材料的比例连年上升。”
“智慧大脑”巧管理
午后的海南,阳光热辣,室外温度近30摄氏度。走进东屿岛上的每一栋建筑,凉意扑面而来。这可不是简单的空调制冷,岛上有着一套“高科技”——智慧能源管理及楼宇管理集成系统(以下简称“集成系统”)。
“东屿岛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受海风影响,岛上空气潮湿。过去,岛上的酒店房间不管有没有游客都会开启制冷系统,降低室内温湿度,这样一来,无疑会增加用电能耗。”中铁建设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电气工程师马怀旭说。
“去年12月,集成系统正式投用,全时段连接着岛上所有制冷设备,并实时监测酒店、客房、会议中心等重点场所的空气质量。”马怀旭介绍,当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不达标时,集成系统会连锁开启新风机组和空调制冷机组等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和体感舒适度。
科学调节制冷靠的是集成系统。而支撑集成系统的,则是指挥整个示范区能源运行的“智慧大脑”。
走进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管理中心,一块46.8平方米的弧形大屏上数字跳动,它就是全岛的“智慧大脑”,岛上分布各处的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终端设备则是“毛细血管”。
“这些设备让‘智慧大脑’耳聪目明,可以随时看到示范区内所有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既是一个管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中心,更是一个控制平台。”马怀旭说,所有碳排放的数据均可追溯、可管理,将为以后岛上设备的持续优化、高效运营等提供数字化支撑。
与会嘉宾西门子能源全球总裁、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认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项目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能够促进全球其他国家的近零碳经济发展。
“通过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我们希望探索城市建成区绿色降碳改造问题的微观模型,为城市绿色降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琼海市市长傅晟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