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51:04 来源: sp20241130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推动药品追溯码落地工作,加大对假药、医保“回流药”等的查处力度。
国家医保局11月2日发布消息,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售卖医保报销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时,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一个追溯码结算达到数十次。国家医保局发布最新回应,目前已经基本排除企业赋码错误和药品大规模造假可能,怀疑存在空刷医保、药品串换等违法行为。
那么药品追溯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哪些情况可能会造成药品追溯码重复?
药品追溯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是标识在药品包装盒显著位置的一串特殊编码,是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时就被赋予的唯一身份标签。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博透露,确保每一盒药品的流通全程可追溯对于加强药品管理至关重要:“通过追溯码的应用,我们药品耗材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被监控和记录。”
每个药品追溯码的唯一性,也意味着在流通过程中出现重复的药品追溯码,就存在假药、“回流药”以及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
此次国家医保局通报存在的重复追溯码的复方阿胶浆是OTC(非处方)药品,属于医保报销乙类药品。目前已经发现的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重复情况大于等于3次的共涉及11个省份的46家医药机构。
东阿阿胶公司方面表示,国家医保局公告所提及的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公司正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最新解释,出现药品追溯码大规模重复,可能存在三种情形:
一是生产企业赋码错误,不同的包装上印上了同样的追溯码;
二是带有正常追溯码的药品被反复串换,空刷医保和回流;
三是药品被不法分子假造,贴上了同样的追溯码。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基本排除了企业重复赋码和大规模造假的可能性,将聚焦核查串换药品、空刷医保和“回流药”的可能性,深入调查为什么同一盒药物能够被同一家医院诊所和药店数十次卖给不同的参保人,或者被不同的机构反复出售。
按照部署,相关地方医保部门正在进行核查,将于11月20日前向国家医保局上报核查结果。国家医保局同时要求,相关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涉及串换、销售“回流药”或盗刷他人医保卡的,请主动向当地医保部门说明情况,退回医保资金并接受处罚。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解释,国家医保局下一步要调查的几种情形均是此前药品流通领域内发现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其中,药品串换销售是指在医保定点药店或医疗机构中,将实际购买的药品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进行替换的行为。
而“回流药”,则是指使用他人医疗保障凭证或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从定点医药机构购买药品,在个人实际支付购药费的基础上加价销售给药品回收人,药品回收人销售给医药机构、诊所等,医药机构再重新销售给患者。
无论是药品串换还是“回流药”,均是骗保行为,同时也可能对用药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药品追溯码从源头斩断问题药品流通的可能,对于未来实现医保智慧化管理非常关键。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我国已归集31.27亿条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这意味着我国超60%的定点医疗机构和超99%的定点零售药店完成了追溯码的采集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追溯码的扫码入库工作。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谢章澍强调,未来医保局将持续强化大数据监管,“下一步尽快实现全国药品追溯码的无码不采、无码不收、无码不赋,斩断‘回流药’的黑色产业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