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1:13:16 来源: sp20241127
湖北武汉的盲童学校里,视障孩子拨动琴弦,唱出动人旋律;陕西安康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用图画记录生活点滴,作品屡屡获奖;“冰雪之城”黑龙江哈尔滨的“创意市集”中,一群大学生恣意挥洒激情……在“讲好中国美育故事 展现美好中国形象”为主题的对话会上,4位来自一线的美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美育故事,就如何健全美育育人机制、强化乡村美育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本场对话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美丽科学”创始人梁琰主持。
“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陶冶人,帮助学生启迪思想智慧、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砾看来,美育绝非简单的“弹弹、唱唱、画画”,也不是让所有人成为艺术家,而是通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交融贯通,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重要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认为,要讲好中国美育故事,不能局限于“形式审美”,必须植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人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修炼心性、重塑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美育育人,不止于课堂。”郭砾介绍,今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把学生作品搬进“创意市集”,在人流如潮的“网红打卡地”师大夜市旁设置50余个摊位,展示扎染、蜡染、泥塑、创意毛笔字、书法篆刻、绘画涂鸦、木刻版画等领域的艺术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赶集。“一半人间烟火、一半艺术殿堂,要让美育走出课堂、面向人人,让美的种子广泛播撒、生根发芽。”郭砾说。
湖北省武汉市盲童学校副校长张龙从事美育工作30年,致力于“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她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以爱引导,接纳、陪伴和爱他们,让每一个儿童都能自信、阳光地快乐成长。二是因材指导,充分挖掘孩子们的音乐潜能,以美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塑造美好心灵。三是聚力传导,让更多人走近特殊儿童,用爱和艺术点亮视障孩子的心灯。”张龙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特殊的禀赋与差异,他们需要的是接纳与理解,是帮助和支持:“我们要用爱和音乐的力量,像一团火温暖他们,让盲童自信阳光地快乐成长。”
乡村美育也是对话者关注的焦点。胡俊说,城市化、工业化、消费文化对乡村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如果我们能通过乡村美育,让农村孩子为乡土文化感到自信,那它就有可能传承下来,甚至成为吸引城市人回流的一种力量。
被孩子们称为“大胡子爷爷”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宋安平,正是乡村美育的积极践行者。从2013年到2023年,宋安平在安康的偏远山区开设免费美术课堂,教村里的留守儿童学木刻版画、水墨画、中国画、剪纸。他与孩子们谈心,启发孩子们观察日常生活,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将感动自己的事物与瞬间,用图画记录下来。宋安平还组织孩子们到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参观,为他们举办优秀作品展览,带孩子们到中央美院、西安美院等地参观学习,让更多乡村儿童通过艺术收获阳光和自信。
“乡村美育并非一味向孩子灌输美术知识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宋安平说。
在与山区孩子们共度的这些日子里,宋安平感受到的美好与快乐,跟他带给孩子们的一样多。“这些孩子身上仍然保留着最真诚、最善良、最纯洁的美,他们把美也传递给了我。”宋安平说,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们需要相互帮助,美育他人,也在美育自己。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