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2 16:12:26 来源: sp20241212
最近发布的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亮点颇多,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经济运行延续持续恢复向好态势。联系同期发布的财政、金融数据,可看出宏观政策加大力度实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有效推动经济平稳回升。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重重压力,宏观政策持续加码。财政政策方面,延续优化完善一大批减税降费政策、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促进扩大内需。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明显优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几个月来政策力度加大,其效应从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前10个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超过3.5万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直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最近,一系列“重量级”政策相继出台。比如,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等。这些政策“含金量”之高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在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之后,宏观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加力”上,重“量”更要重“质”,下更大功夫提升政策效能,确保真正实现政策目标。
提升宏观政策效能,要重视精准性、实效性。政策落实、资金投向,应切中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所需,实现精准有效。比如,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建设关系重大,要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统筹推进项目安排实施工作。资金不能“撒胡椒面”,项目不能“一哄而上”,要严格做好筛选储备工作,确保项目符合规划、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否则,即使形成实物工作量,也可能是无效投资。再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重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更多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提升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率。
提升宏观政策效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之间要打好“组合拳”,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比如,在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方面,既要实施好延续优化完善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也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发1万亿元国债,也需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做好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做好跨年度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
提升宏观政策效能,还要严防风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再次强调,在落实各项宏观政策中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发挥增发国债、专项债券的稳投资补短板作用。另一方面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样,金融要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还要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一系列新的重磅政策正在落地实施。可以预期,政策效应将会持续显现,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确保明年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宏观政策要关注经济运行波动,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适时进行精准性、针对性调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