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技发展 展现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09 13:11:35 来源: sp20241109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参观南方电网数字化成果展览。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联合采访团成员探访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联合采访团成员体验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联合采访团成员探访珠江LNG二期项目。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联合采访团成员在品鉴茅台鸡尾酒。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联合采访团成员参观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成都智能产业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兴隆湖湖畔书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南方电网积极确保供电稳定性——

  建好基础设施  满足用电需求

  朱禹柔  石青川

  将来自云贵高原的清洁电能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瞬移”1000多公里仅需0.005秒……通过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南方电网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稳定优质服务。目前有18条西电东送高速路通向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来到南方电网实地参观。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高负荷年均增长超6%,这对电力能源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杨剑锋介绍,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持续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供电稳定性,提升动能“含绿量”。上线绿电交易平台、因地制宜打造网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打造“零碳”建筑并落地珠海横琴……“今年,南方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在大湾区,每3千瓦时电中就有2千瓦时来自清洁能源。”南方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含绿量十足,科技感满满。参观期间,机器狗“吠云”跟随工作人员“前进”“后退”的指令,一一完成对应动作,一段娴熟灵敏且富有节奏感的“机械舞步”更是吸引采访团成员抓拍记录。

  工作人员介绍:“‘吠云’能在变电站识别9类表计读数,自动识别30类设备缺陷,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质保量执行巡检任务。”

  “智能化程度如此高的机器狗在我眼前行动自如,这样的画面就好像科幻电影一样。”秘鲁《秘鲁人报》社长费利克斯·阿尔贝托·帕斯说,希望能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推动更多中国前沿技术成果落地拉美国家。

  南方电网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孙丽表示,公司十分重视与拉美国家合作,目前正参与建设智利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持续做好秘鲁配电公司运营。

  

  国家电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采集水质数据  供给清洁能源

  本报记者  刘  融

  四川成都兴隆湖畔,一排排集成了5G基站、人脸识别、报警等功能的智慧路灯正在监测环境和碳排放;湖水中,水下机器人正在采集水质监测数据;岸边,一栋由透明玻璃组成的清洁能源零碳小屋里,液晶屏实时显示着最新情况……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来到位于天府新区的鹿溪智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现场。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鹿溪智谷对兴隆湖及鹿溪河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进行完善,提升环境综合管理能力,着力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清洁能源供给建设。

  老挝博利坎赛省新闻文化旅游厅厅长颂通·威本康表示:“依靠现代技术改善环境、利用能源,让人印象深刻。”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配套政府规划便民服务站点,建设无人充电船坞及无人机停机坪,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及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建立集水质在线监测、环境信息综合展示预发布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在兴隆湖路演中心和儿童艺术中心应用的“地源热泵”集中供能技术,可让建筑冬暖夏凉,取代传统空调。国家电投四川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地下100米左右处于恒温层,温度常年在20—25摄氏度。利用这一特点,他们在兴隆湖地下110米处“打孔”,通过热泵循环水进行制冷和制热,降低碳排放。

  除了持续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在定点帮扶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国家电投四川公司为巴普镇初级中学援建光储一体+云教系统示范项目,包括屋顶光伏、储能系统、云教工程三大部分。项目装机容量224.64千瓦,在运营期25年内预计总发电量546.2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751吨。

  

  中建三局着力实现数字化建造——

  采用智能技术  融合文化要素

  本报记者  翁宇菲

  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博物馆旁,一座身披“金玉外套”的建筑吸引着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的目光。这是一座以金沙文化为主题的文商体旅综合建筑——金沙演艺综合体。这座建筑由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国建筑三局(以下简称“中建三局”)承建,建筑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

  金沙演艺综合体通过“城市雨棚”将两座单体建筑从外立面到屋面完全包裹成为一个整体,在外观上以“8”字形予以连接。“‘城市雨棚’是整个项目的亮点和技术难点之一,以钢结构形成网状镂空效果,在阳光下可以产生很美的光影效果。”中建三局西南公司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经理文仕强介绍,“除了外观的美感,‘城市雨棚’也可以供周边市民乘凉避雨。”

  在这里,采访团成员感受到古蜀金沙文化和当代建筑艺术融合。建筑内部墙面独具特色,建造者通过对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抽象组合,表达空间形态及转印色彩的变化,形成墙面丰富的视觉感官体验,再借助铝板穿孔技术将金沙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面具融入墙面造型中,为建筑赋予神秘氛围。

  大剧院以“腾飞的太阳神鸟”“金色的光芒洒落”为立意,空间中大面积金色的运用搭配灯光效果,让观众有着强烈的视觉震撼。老挝国家电视台记者苯差叻蓬·威莱翁说:“剧院两边的装饰线条像丝绸一样徐徐展开,现代感的设计与中国传统风格在这里融合交织。”

  相较于传统商业建筑,剧院空间跨度大、机电管线更为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文仕强说:“传统技术精度难以满足项目需求,我们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字化建造理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融合,探索建筑信息模型更广泛的应用,实现数字化建造。”

  

  中交集团努力提高轨道交通智能化水平——

  发挥技术优势  助力地铁建设

  本报记者  王永战

  一列列地铁车辆整齐停放在车辆段的集中收发地,铁轨向远方逐渐延伸……地铁列车晚上停止运营后,会去哪儿?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来到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高碑坝车辆段,探访这条地铁线路的新科技。

  “未来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开通以后,地铁列车晚上停止运营就会来到这座车辆段进行保养和检修。”负责地铁线建设的中交(成都)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元介绍。

  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的起点位于双流机场T2航站楼,止于龙泉驿区龙泉站,线路呈东西走向,全长27.96公里,共设24座车站、1座车辆段。

  “这条地铁线采用了B型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列车利用全自动驾驶的经验与技术优势,更智能、更舒适、更安全。”说话间,王毅元带领采访团成员走进地铁车辆的前部,“列车没有设计驾驶室,将完全实现智能驾驶”。

  地铁施工,安全为要。在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施工应急监控中心,一套“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统吸引了采访团中众多外国媒体记者的注意。

  视频监控平台上,地铁施工各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这条信息化系统还接入了中交集团盾构及隧道监控系统,能全方位获取施工线各处的画面,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王毅元说。截至今年7月底,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获批947公里,已开通运营超600公里。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单日最高客运量达808.21万人次。

  中交集团近年来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集团品牌文化部执行部长查长苗说,企业将继续引入各类智能化手段,服务城市地铁等项目的施工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生活高品质提升。

  

  中国能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产业转型  打造智慧电厂

  本报记者  丁美栋

  45亿千瓦时,这是珠江LNG电厂二期骨干支撑调峰电源项目(以下简称“珠江LNG二期项目”)每年能够提供的电量。

  支撑这一电量的背后,是多项先进技术和工艺。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来到广东广州南沙区产业园,探访珠江LNG二期项目。

  珠江LNG二期项目是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建设的H级燃机发电项目,由广州发展南沙电力有限公司投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项目于2023年底全面建成投产,每年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45亿千瓦时优质电量。”中国能建广东院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张赢介绍。

  “绿色清洁”是珠江LNG二期项目的一个特点,园区内随处可见节能环保的巧思。以用来将机组冷却水进行降温的冷却塔为例,项目采用高位收水机械通风冷却塔技术,通过在机械通风冷却塔填料下方设置收水装置,取消塔底集水池,实现冷却水的高位收集,全年节约用电量超过600万千瓦时。

  “智慧电厂”是项目的一大标志。广州发展南沙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晓天介绍,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集智慧工地系统、总承包协同管理系统、数据驾驶舱于一体的新一代智慧电厂管控平台。秘鲁《秘鲁人报》社长费利克斯·阿尔贝托·帕斯对此印象深刻:“平台如同‘智慧大脑’般连接着整个项目,数字化赋能让项目管理如此先进。”

  包括燃气发电在内,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绿色能源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中国能建也在部分拉美国家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众带来更大福祉。

  

  贵州茅台集团提升企业产品软实力——

  加强文化推介  带动品牌发展

  本报记者  齐志明  陈隽逸

  协助、指导渠道商在所在国举办高端品鉴会,是茅台集团近年来向外拓展的一大策略。“除了介绍茅台的生产工艺和风味,品鉴会通常还会加入中国服饰、传统艺术等内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各地。”茅台酒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敏红说。

  “我们以‘酒+文化’为策略打开广阔市场。”茅台酒进出口公司品牌建设专员赵仁珂介绍,通过多元的产品组合覆盖重点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大茅台在华侨华人市场的美誉度。

  为了提高国际友人对中国白酒的认知,在一些品鉴会或晚宴上,茅台针对当地人的饮酒习惯,用茅台系列酒调制鸡尾酒。在泰国的品鉴晚宴上,餐厅调酒师特别调制了两款特色茅台鸡尾酒。

  既“走出去”向海外宣介,也“引进来”向国际友人敞开怀抱。阿尔图尔·杰鲁诺夫是《俄罗斯报》视觉内容部副主编,他在参观茅台制酒车间时表示,“我对茅台酒的制造过程非常感兴趣,通过品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年份的酒风味各有千秋,特别是年份越久越香醇。”在阿尔图尔·杰鲁诺夫看来,茅台值得与他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感受它传承已久的技艺。

  “坚持‘质量是生命之魂’是茅台生存和发展的信念。”胡敏红介绍,“这不仅指守正创新的质量管理模式,还包括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茅台注重全产业链、全业务板块的质量控制与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茅台已经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6家国际渠道商,建有44家专卖店和3家茅台文化体验馆。胡敏红表示,茅台将以现代化的管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参与采写)

  

  京东物流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

  优化仓储环节  提升处理效率

  本报记者  张鲁阳

  传送带交错分布、高速运转,扫描设备自动识别包裹上的条形码,将它们分到对应站点的编织袋……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走进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成都智能产业园(以下简称“成都亚一”)。

  在分拣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高速自动化分拣系统适用于中、小件包裹分拣,配合全自动供包形式,最大程度降低人员投入。系统还可以实现全程检测记录,包括线路信息、包裹图样等,对每一个包裹进行追踪记录。

  “分拣速度这么快,还能做到如此高的准确率,这非常令人吃惊。”看着快速“奔跑”的包裹,老挝《人民报》记者萨纳尼·蓬帕迪一边拍照一边说。

  “传统的拣货模式就像我们去超市采购,推着车子去对应的货架上把需要的货装到箱子里,而这套设备让专柜货架移动过来供我们拣选,然后再自动归位。”个护清洁仓负责人李阳介绍。

  成都亚一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而这些硬件设备的背后是统管全局的“智能大脑”,消费者的每一次下单,都需要数百次数据的处理。

  在商品仓储环节,京东物流运用算法指导仓内商品布局,优化拣货路径,缩短拣货时间。基于商品热度将畅销品置于靠近拣货点位置,将经常被同时购买的商品相邻摆放,以减少工作人员行走距离。另外,针对粽子、月饼等周期性畅销商品,动态调整储位以确保高效响应市场需求。

  在出库环节,算法可以根据商品的长宽高推荐合理包裹数量,避免打包的时候出现大箱装小物,以及订单包裹数过多、过度拆包的情况,减少耗材浪费、降低成本。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15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