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呈现多彩文明(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5-01-07 16:03:30 来源: sp20250107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持续保持生机活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国做了不少积极探索。本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其中一些项目。

  西班牙法雅节——

  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法雅节是西班牙瓦伦西亚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纪。2016年,法雅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每年吸引超过100万游客在节日期间到访瓦伦西亚,为当地带来不菲收益。

  节日期间,瓦伦西亚的大街小巷摆满用木料、纸板和泡沫塑料制成的玩偶,这些玩偶被称作“法雅”。游客们可以穿梭于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欣赏约800座大小各异、形态丰富的法雅。鼓号队的乐声不时传来,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组成队列从街区走过,整座城市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在法雅服饰游行中,记者遇到了年近60岁的拉贡查。她趴在围栏上,殷切地等待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随队列经过。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等候中,她向每个队列招手致意、欢呼。队伍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尚在父母怀里的婴儿,都是盛装打扮。“这些服饰都是用瓦伦西亚本地传统织法手工制作的。”拉贡查说,法雅节伴随着一代代瓦伦西亚人成长。

  在今年官方推荐的9个特选法雅人偶群中,苏艾卡—里特拉多·阿索林社区的法雅收获诸多关注。这座20多米高的法雅主体是一家身着古代服饰的中国人。男子肩挑扁担,扁担两头坐着一对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孩子的母亲伴随左右,周围装饰了数个大红灯笼。设计师佩德罗·桑塔艾乌拉里亚告诉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站,瓦伦西亚与中国有悠久的文化联系。我曾经在上海参加活动,并制作了一个法雅人偶。这次我把中国文化带到西班牙,果然收获了成功。”

  瓦伦西亚2000多年前就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当地民众在贸易往来中学会了制作丝绸,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创新和传承。游行队列中女性身穿的“法雅小姐套装”,就是以丝绸为原料缝制而成的。这些服饰很多都是家族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充满着温情和历史厚重感。

  “法雅节是传统文化的集合:玩偶及其讲述的故事、鼓号队演奏的音乐、独特的服饰和仪式等,共同组成了瓦伦西亚的城市符号。”瓦伦西亚旅游局市场和品牌经理米盖尔·佩雷斯对记者说,对于瓦伦西亚人而言,这是全民共同参与的节日,“远比能看见、听见的内容丰富得多”。

  柬埔寨斗狮拳——

  民族运动生生不息

  今年5月在柬埔寨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东南亚运动会上,作为吉祥物的两只兔子身着斗狮拳服饰,灵动可爱,颇受欢迎。斗狮拳首次被列入东南亚运动会比赛项目,吸引了多个国家参与。最终,柬埔寨在斗狮拳项目上赢得18枚奖牌。

  斗狮拳是柬埔寨的传统武术,可追溯至吴哥王朝时期,吴哥窟的壁画上就雕刻有斗狮拳的武术动作。该拳法最初为民间所创,人们在面对狮子等野兽袭击时,以格斗术自保,后发展成为系统的格斗武术。斗狮拳要求尊重自然、尊重对手,只能将斗狮拳用于自卫。斗狮拳也常与舞蹈、音乐等元素相结合,至今仍会出现在当地的节日活动上。

  随着时代变迁,斗狮拳一度接近消亡。近年来,在柬埔寨政府和民众的不懈推动下,斗狮拳重新焕发活力。柬埔寨政府对这项古老运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建立了适宜的训练制度,并每年组织斗狮拳锦标赛,以提升国内外关注度。简化版的斗狮拳还将进入中学体育课程。当地体育机构多年来一直和民间力量合作,将斗狮拳大师的经验汇编成武术书籍,以增加民众对这门武术的了解。

  斗狮拳大师和培训师对斗狮拳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柬埔寨斗狮拳联合会成立。该组织积极招募培训师,记录斗狮拳的技法,在柬埔寨政府的支持下,该协会已扩展至多个省市。专业人员将其所知所学传递给下一代,推动了斗狮拳的传承。比如,年逾古稀的斗狮拳大师善金献13岁开始接受斗狮拳训练,多年来收集保存了3000多个体现民族特色的斗狮拳招式。他还参与斗狮拳相关书籍的编撰,为斗狮拳申遗准备了大量材料。

  在各方持续努力下,斗狮拳于2022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在东南亚运动会上的惊艳亮相,这项传统运动在地区和国际的认知度得到较大提升。

  柬埔寨奥委会秘书长瓦占伦说,在斗狮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柬埔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项民族运动,是先辈的遗产,需要保存下来。”

  阿根廷菲勒特彩绘——

  精妙艺术创新发展

  菲勒特彩绘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的传统绘画艺术,其特点是运用螺旋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完整的对称,通过阴影和透视立体效果作画。作为一种流行装饰艺术,它或在街头门牌上,或在餐厅地板上,又或是在公交车车身上出现,装点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在阿根廷人心中,它与探戈齐名,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的艺术形式之一。

  菲勒特彩绘是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5年,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菲勒特彩绘艺术的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来到阿根廷,工匠们劳作之余在灰色的手推车上勾勒出红色和金色的线条作为装饰,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亮色。这种做法逐渐开始流传,绘画图案也变得更加精致繁复。时至今日,菲勒特彩绘涵盖了从花鸟虫鱼、名人画像到历史文化等各种主题,有时还会加入诗句或是谚语,与阿根廷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机融合。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菲勒特彩绘艺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其创新和发展。比如,举办菲勒特彩绘大赛,并把优秀作品选做城市涂鸦。2018年,阿根廷菲勒特彩绘艺术来华展出,有中国观众看着其中展出的一张涂有菲勒特彩绘的踩踏式缝纫机的照片颇感亲切:“这装饰同30年前我家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上的装饰很是相似。”

  阿尔弗雷多·赫诺维塞是著名的菲勒特彩绘艺术家,他说:“不断为这项非遗艺术寻找新的载体、开拓新的空间,是保护和传承这门民间艺术的关键。”为此,菲勒特彩绘师一方面寻求与商业机构合作,把彩绘画到酒店大厅,印上饮料瓶身和CD包装,创造更大的文旅价值;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赫诺维塞曾远赴中国、尼泊尔等地,借鉴新的元素来丰富表达内容。

  为使更多人了解菲勒特彩绘,赫诺维塞等艺术家还开通了菲勒特彩绘网络课程,将这项来自民间的艺术推广到普通民众中去,为大家提供从初学体验到专业研习的各类指导。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1日 17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