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型智库“硬实力”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05 00:09:23 来源: sp20250105

原标题:锻造新型智库“硬实力”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支撑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迎来了大创新大发展的新时期。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印发,到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职业教育改革重大政策密集出台,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这五年,学会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者,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五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司局大力支持下,学会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紧跟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立足智库型学会建设定位,团结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重塑职教生态,以前沿课题研究为导引、以新技术培训为载体、以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支撑,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答卷。

坚持学术立会 打造智库型学会

问:立足智库定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如何以课题研究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答:五年来,学会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职教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持续深化,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和前沿问题,学会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系列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学会发布的课题分为四类:一是坚定职教类型定位,探索职教制度模式创新;二是落实新版专业目录,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三是聚焦先进制造业,服务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四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2022年,学会发布两批课题,主题涵盖制造强国、工业革命4.0、“双碳”目标、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23年,学会重点围绕“一体两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体制机制、路径举措、经验做法”等方向发布课题选题,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序有效地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课题成果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400多份,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教学实践和行业应用成果。

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问:近年来,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职业不断涌现,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问,学会是如何助力职业教育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

答:学会始终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把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作为更好发挥学会战略智库作用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教育部领导下,学会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组织指导和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简称“新版专业”)的研制工作。

2020年,学会领导担任该项工作总顾问,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学会聚焦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牵头组织26位院士和专家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颠覆性改造,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的1349个专业,新增专业271个,数字化改造的专业超过60%,专业适应率由30%提高到80%,为职业教育服务、支撑、匹配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专业基础。

2021年3月,新版专业目录颁布后,学会把做好新版专业目录系统解读和落实落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依托说课研讨会、前沿科技培训、高端论坛等“十大工作载体”,组织举办了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新版专业推广宣传、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工作,系统、全面深化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布局,有力推进新版专业目录高标准落地落实,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就业质量逐步提升,企业用人满意度、社会认同感显著提高。

2022年,学会助力职教战线强化类型、补上短板,通过建设课程、教材、师资等要素优质资源,推进实训教学数字化改造工作,创新教材知识体系、内容体系、呈现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推进教学内容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对接、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和变革对接,加强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3年,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参与新版专业目录研制的相关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院士、专家加入新版专业目录落地实施、推广宣传、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把智库型学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同时,学会还积极指导构建类型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围绕制造业领域重点专业,指导6所院校,系统研究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复合能力,初步形成69个高职专科、11个高职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方案,为职业教育中高本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问:专家资源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五年来,学会对分支机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重塑?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答:学会把分支机构作为建设智库型学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原有分支机构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塑,不断提升服务力、贡献力、支撑力。

五年来,学会聚焦强国建设目标任务,以服务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智能制造为任务导向,以新名称驱动新定位、新内涵、新任务,学会更名重组了智能制造、微电子与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15家分支机构。同时,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对专业范围相近、功能交叉的分支机构进行合并。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了我国国民经济全部41个工业门类,邀请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产业界等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打造该专业领域的新型智库,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激发服务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专业切入,适应科技和产业变革。分支机构按照专业大类和行业领域,举办新版专业目录专题解读会和学术报告会,聚焦各自专业领域,以会代训,为新版专业落地培训教师3万多人,引领职业院校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教材适应新版专业和数字赋能制造业,推动新技术新型教材建设。二是以服务兴会助推高质量发展。搭建起了一批对接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型研究实践平台,特别是围绕芯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种源等“卡脖子”领域开展研究的分支机构已占到学会机构总数的30%以上。

开展新技术培训 培养良匠良师

问:“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教材”研讨会(以下简称“说课研讨会”)是学会的十大工作载体之一,也是全国首个服务职业院校教师的品牌论坛。说课研讨会这五年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答:五年来,学会组织了32届说课研讨会,动员组织全国千余所院校的5万余名一线教师参与,累计近70万名教师在线研究与学习,直接推动130个专业群、212个专业、369门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数十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

2019年,学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举办了首届数字化研讨会,开启第五届理事会引领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序幕。32届说课研讨会聚焦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数字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业互联网助力职教改革和专业升级、智慧财经、智慧农业、“中文+新技术”等主题,促进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方式变革。

说课研讨会从引领职教数字化转型、推动新版专业落地、强化补知识短板,再到提升专业能力建设,逐渐形成紧跟科技进步、服务数字经济、推动“三教”改革、培养数字人才的鲜明特色。

今后说课研讨会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十一项重点工作相关内容,落实好专业、课程、师资、教材与实践中心(基地)建设,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

一是以鲜明主题汇聚“金专”资源。说课研讨会将紧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变革要求,服务高端仪器、能源电子、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落实“金专”任务。二是以能力重塑落地“金课”建设。说课研讨会一方面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课,加强数学等基础教材建设;另一方面将继续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流核心课程。三是以案例分享造就职教“金师”。说课研讨会将继续秉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的理念,加大邀请院士及行(企)业专家力度,分享行业新技术和标准。四是以资源共享打造职教“金地”。说课研讨会将明确生产实践项目在相关案例分享中的比重,将是否基于生产实践过程,是否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是否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现场问题,作为专家邀请及主题案例选取的首要标准,以资源共享落实“金地”建设任务。五是以产教融合共同开发“金教材”。说课研讨会将依托学会专家资源及分支机构力量,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持续组织编写优质教材。

问:良匠必有良师。学会在哪些专业领域开展了提升教师素质的培训?下一步在师资培训上有什么计划?

答:五年来,学会重点围绕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广泛动员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力量,发挥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为职业院校管理者、教师提供专精特新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优质培训。

这些培训培养了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职业教育师资,引领职业院校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截至目前,学会已开展新技术培训18期、常规培训560多期,累计参训人员达2.7万人次。

学会下一步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瞄准科教融汇新方向,挖掘整合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训资源和潜力,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适应性。同时,抓好培训前中后的全流程管理,强化需求定位、方案审核、学员管理、财务把关等重点环节管控,确保培训学员高质量结业。

聚焦前瞻性人才培养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问:《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会在这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学会的首要任务。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政策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为地方政府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战略咨询。

一是打造联合体和共同体。学会与奇安信、北京理工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共建网络空间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驻马店市政府部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等联合发起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市域产教联合体。二是深化与地方政府部门战略合作。服务部省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学会与保定、定西、沧州、宁夏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学会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三一重工在产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重大前沿课题研究、数字职教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深层次产教科长期协作平台,共同促进5G+数字化人才培养。

问: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努力破解“卡脖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脱节的瓶颈问题方面,学会做了哪些工作?

答:五年来,学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需求的“第一信号”,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特别是芯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种源等“卡脖子”领域,针对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需求,对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等体系进行了深度更新和调整。

一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助力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中试车间”,把职业教育纳入创新链。由倪光南等56位院士牵头,破解科技产业“两张皮”难题,累计发布36项高校和科研院所待转化先进科技成果。三是举办30多场高端论坛,搭建了华为5G+产教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农业、光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交流平台,吸引来自全国1000多所院校、累计近千万人次参与。四是面向职教战线,征集职业院校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实践案例,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引导职业院校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瓶颈问题,为关键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服务、支撑、匹配产业发展能力。

问: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会是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的?

答: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从1到N,这就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地方。

职业教育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战略支点,认真落实党中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服务传统工业和消费品工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从1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产业链中高端、供应链安全问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的OT(操作技术)人才。

面向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学会将聚焦“五金”新基建,推动专业对接产业升级持续动态调整,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前瞻性培养行业人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准确全面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是坚定中国职业教育新型智库的发展定位,推动职业教育积极服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学会汇聚了涵盖41个工业门类的158位两院院士、33位青年科学家、69位企业家、132位教育界专家,为职教战线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智力支撑。二是以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学会紧扣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牵头组织26位院士和专家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颠覆性改造,尤其是重点重塑了与先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卡脖子”领域等相关的专业,数字化改造的专业超过60%,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对接、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和变革对接,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三是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聚焦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学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探索现场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载体、新路径。

创办系列高端论坛 提升职教社会形象

问:据了解,学会坚持服务兴会,创办了系列高端论坛,为教育界、产业界等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能否介绍下这些论坛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学会着眼产业变革和战线需求,创办了系列高端论坛。论坛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前沿理念、实践创新,聚焦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组织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专家深度互动、凝聚共识,搭建职业教育对接前沿技术的战略平台,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新生态。

高端论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既注重前瞻理念引领,又聚焦落地载体和长效机制建设,共有来自全国1000多所院校累计近千万人次参与。系列论坛对塑造职教新形象,引领职教战线转变话语体系、更新发展理念、紧跟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变革、推动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得到职教战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为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学会还借助国家级别论坛平台,以系列品牌论坛为载体,开阔战线视野,推动前沿科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交流,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生态。

学会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举办“智能制造与产教融合专题论坛”;在上海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命论坛”;2022年,承办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和世界职教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期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分论坛”。

通过组织、承办国家级别高端论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问: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学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能否介绍下这一研讨会发挥的作用?

答:五年来,学会深入思考“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的时代课题,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秉承“以人类技能共同体建设落地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理念,举办了五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从“数字职教建设 共商共建共享”到“开放·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技能共同体”,再到“新内涵、新价值、新使命”,共吸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近50个国家与地区的2200余名代表参会。

研讨会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交流职业教育在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共商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中的使命与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发起一个倡议。2020年,研讨会发布《深圳倡议:推动数字职教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数字职教共识,深化数字职教实践,通过加强合作推动职教数字化升级。二是出版多部著作。先后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概览》、《世界职教小史》丛书、《中国职业院校优秀案例选集》。三是发布相关报告。先后发布《“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报告》《金砖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报告》。四是举办系列活动。举办数字职教中国案例展、“一带一路”职教故事展;启动校企合作行动计划,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发布相关研究课题,连续两年立项国际比较类研究课题;编辑出版《职业教育学术译丛》、《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期刊;按月编辑《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动态》作为常规资料定期分享。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