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穿越百年时光 看见岭南文脉——番禺神楼来港展出记

发布时间:2024-11-25 20:31:29 来源: sp20241125

新华社香港5月19日电 题:穿越百年时光 看见岭南文脉——番禺神楼来港展出记

新华社记者龙镜伊

在车水马龙的香港闹市中,一方庭院里矗立着一座高5米、占地约26平方米、由约160块“积木”拼搭而成的金漆木雕精品——番禺神楼。它跨越宣统元年(1909年)至今的百年光阴,散发着沉厚的金色光华。

2023年12月起,香港文物探知馆(下称“探知馆”)“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展览共展出170余件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岭南建筑构件。其中,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借出的、首次出境展览的番禺神楼备受瞩目。

跨境展览的决心

穿过摇曳的树影,走进探知馆专门为番禺神楼建造的展厅,高大厚重、富丽堂皇的巨型木雕端坐在内。这座神楼是清代广州番禺冈尾社十八乡为迎神赛会活动——“洪圣王出会”而建造的。

这是5月15日拍摄的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的番禺神楼(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杉 摄

这是5月15日拍摄的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的番禺神楼(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杉 摄

广州自古海事兴旺,本地人对传统民间信仰中掌管南海的洪圣王尊崇有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向记者还原了番禺神楼在当年的使用场景:“在活动前,师傅把神楼搭建好,‘洪圣王出会’时将洪圣王神像安放于神楼中,接受村民的祭拜。”

早在2020年,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在与黄海妍的交谈中得知了番禺神楼,很是激动。“有没有可能把它运到香港展出?很想让香港市民看到。”

在实地考察后发现,探知馆展厅的层高不足以容纳5米高的番禺神楼,黄海妍提议:“不如做岭南建筑构件的展览就好了。”

于是萧丽娟找了很多工程专业人士,反复开会讨论,最后决定在探知馆庭院内专门为番禺神楼建造一个临时展厅,室内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环境亮度。这份决心和耐心最终让双方都看到了番禺神楼来港展出的可行性。

香港市民孙女士看到仿佛迷你宫殿的番禺神楼,深深被震撼。“上面的雕刻都那么精细,那么美。”神楼最上方的横眉,总长4.48米,刻有双龙腾云驾雾,游走向中央的火珠,称为“双龙戏珠”,是整座神楼正立面的视觉焦点。

“超前”建筑的搭建

凑近观看可以发现,番禺神楼的建造大量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技法,在搭建和拆卸中都不会损耗建筑本身。在2015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接,才将番禺神楼复原。“没有人知道是怎么搭的,只能是根据榫卯的结构,一点点摸索。”黄海妍回忆道。

4月18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二级助理馆长冯淑珊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郭辛 摄

4月18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二级助理馆长冯淑珊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郭辛 摄

搭建神楼就像拼积木玩具,工匠们还制作了八个樟木箱,并以“拨呼云月”“龙柱”“人物柱”等字样标明木箱内储存的构件。在“洪圣王出会”活动结束后,神楼会被拆回“积木块”放入,便于储存和运输。

这种建造概念很“超前”,与现代的“组装合成”建筑法概念相近。这使得番禺神楼“即插即用”,变成一个“可持续建筑”。

番禺神楼是国家一级文物,重达4.7吨,将这些漆金的巨大木块安全运送到香港并不容易。广州与香港的团队协同专业的文物运输公司,以及香港消防处、警务处等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单是将神楼的构件由藏品库中拿出清点、清洁和包装,就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石浩斌亦表示,这次出展充满挑战,需要随时调整计划。“一条龙柱就有四米多长,包好之后又发现之前准备的车不够长,需要再找一辆能同时装下所有构件的车。”

番禺神楼顺利抵港后,搭建工作在一名经验丰富的总指导师傅的带领下展开。香港的脚手架与内地不同,使用的方式与神楼搭建有矛盾,使得搭建一度停滞。两地团队不断磨合,将熟练技工由6人增加到9人,最终仅用5天便将神楼搭出。

为了让香港市民能清楚欣赏到宏伟的金漆和精细的木雕,番禺神楼与观众的距离很近,可以看到最前排的一对龙柱,以浮雕刻上“鱼跃龙门”的典故,巨龙缠柱上盘,活灵活现。“为防止文物受损,他们特地为两条龙柱围上了透明有机板。”黄海妍在合作中看到了香港团队的细心。

黄海妍在展览开幕时为香港市民做过导赏。“他们对神楼上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都很有兴趣,而且做了功课才来参观,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在神楼的龙柱后方,是一对刻着208位古代侠士的故事柱,人物仿佛从书里跳下来一般活灵活现。

同根同源的文化

缓步离开番禺神楼展厅,便可走入集结了粤港澳各色建筑构件的展览。“我们以屋檐作为切入点,这些精细的屋顶脊饰上其实有很多岭南的故事,去讲述我们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二级助理馆长冯淑珊说。

岭南是指南岭山脉以南,包括现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明清两朝,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而蓬勃发展,逐渐孕育出独特的岭南文化。“如今在香港大澳,还保留有水上棚屋,正是适应岭南潮湿多雨的气候而演化出的建筑特色。”冯淑珊说。

冯淑珊重点介绍了香港虎豹别墅的日月神像,这些或绚丽或温润的文物,不仅是大湾区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岭南独特的传统建筑源流和艺术“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二塑(灰塑和陶塑)、一画(彩绘壁画)”的反映。

“香港是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看到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黄海妍欣慰地表示,“这是粤港澳三地团队首个合作的展览,很开心能见证这个共同努力的成果。”

走过雄伟华丽的番禺神楼和沉静威严的屋脊小兽,历史仿佛绕过身体的一阵风,穿过衣角袖口。这些古老的建筑穿越时光,诉说着大湾区共同的文化底蕴,见证着绵长的文化传承。

(责编:艾雯、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