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5:45:43 来源: sp20241125
花钱买来的流量竟是机器刷出来的
西安警方打掉一“网络水军”团伙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郭浩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谁拥有了流量,谁就获得了取胜的主动权,如何让自己掌握流量密码?引流,我们是专业的。引流做得好就可以用低成本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美女主播倾情介绍说。
今年2月以来,在多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上,不少网民“刷”到一条某文化传媒公司力推的“专业引流”短视频,这也引起陕西西安警方的注意……
号称一夜“引流百万”
西安网警在日常网上巡查中发现,多个短视频账号异常活跃,频繁发布推广视频,大肆宣扬其团队“专业”、渠道“独特”、引流“迅速”,可以帮助客户大幅度提高浏览量,提升网络曝光度,以“流量密码”变现“财富密码”。
经营美妆实体店的沈先生,偶然刷到这些号称可以一夜“引流百万”的推广宣传视频,很快被对方描绘的美好前景所吸引——“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全面占领,小店面实现巨大转型和跨越发展……”
沈先生兴奋不已,联系客服进一步咨询,然后向对方支付了3000元“宣传费”。
眼见着美妆店的宣传短视频浏览量迅速上涨了50多万次,但与沈先生预想不一致的是,门店的生意没有因为这么高流量而“井喷式发展”,甚至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没有刷到过美妆店的视频。
和沈先生有着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更有人花费19800元购买了顶级套餐,浏览量暴涨到“百万+”,但评论和点赞数量却没有增加多少。
“为了把‘流量’做得更逼真,他们很快做了改进,组织员工换不同账号点赞、评论,以营造热度暴涨的假象。”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石磊介绍说。
2月底,西安市公安局汇聚网安、技侦、经侦等警种力量,与新城分局联合成立了涉网络水军违法犯罪专案组,经过深挖扩线,一个以非法营利为目的、披着文化传媒公司外衣的“网络水军”团伙逐渐露出水面。
机器刷出虚假流量
西安警方在先期侦查中发现,这一“网络水军”团伙为了扩大影响,频繁利用各种事件炮制话题、策划文案,甚至制作与事实不符或严重违背事实的视频进行传播。
“他们在网络上公开出售有偿刷点赞量、关注量、浏览量等服务,引诱群众购买流量套餐。”新城分局网安大队民警赵孜豪介绍说。
“网络水军”团伙会根据视频推广量的不同,个性化定制营销方案,比如3000元保底50万浏览量,最高19800元保底600万浏览量等。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网络水军”团伙通过视频进行“引流”,一旦有目标客户联系咨询,该团伙设立的9家公司业务员会跟进推介,实施“建群围猎”、推送成功案例、轮番对目标客户“洗脑轰炸”,让目标客户消费该团伙的流量套餐。
那么,群众购买的“浏览套餐”又有什么问题呢?
“以‘网络水军’团伙设置的19800元‘顶配流量套餐’为例,向客户保底600万浏览量,听上去很划算,但事实是,群众花钱购买的并不是真流量。”石磊介绍说。
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视频浏览量都是虚假的,实际这些视频浏览量是机器刷出来的。新城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张宁说:“在打击下游‘黑灰产’公司时,整个房间都是‘手机墙’,一个中控台控制几十部甚至上百部手机,有的直接进行机刷,一晚上轻松达到百万次的浏览量,而他们的成本只不过百元。”
斩断“黑灰产”全链条
专案组抽丝剥茧,从发现的数据线索入手,顺藤摸瓜,查询到近百万条相关数据线索,发现这是一个规模近200人的特大“网络水军”团伙,核心老板身居幕后,团伙成员藏匿于网络、伪装成公司,“线上短视频引流,线下点对点接触”。
专案组持续聚焦“脉络”梳理、“条线”分类,查清了涉案9家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厘清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
原来,团伙中的9家公司均是由非骨干成员担任法定代表人,而真正操控公司运营的实际老板则隐居幕后。
经过梳理,警方逐步摸排出一个以郭某龙、刘某等人为“核心”的特大“网络水军”不法团伙。在全面梳理该团伙的组织构架、人员身份、基本运营模式等情况下,专案组果断对该“网络水军”团伙展开集中抓捕。前不久,在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支援力量的驰援下,新城分局汇集全局255名精干警力,兵分多路同时收网,一举抓获涉案嫌疑人195人。
经过连续奋战,警方目前刑事拘留128人,止付冻结骨干成员银行账户145个,止付冻结金额218万余元,同时现场查扣作案用电脑197台、手机290部。
为了完善证据链条,专案组全链条梳理、全方位收集固定各类证据,针对该案涉案人员众多、涉案数据量大、多家公司点位分散等复杂因素,警方成立13个工作组辗转全国多地对受害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固定证据,为后续审查起诉打牢基础。(法治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