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0:38:59 来源: sp20241118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政策助力 民企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民营经济一线观察之四
新华社记者
贡献60%以上GDP、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92%……如此体量的民营企业,其数字化转型态势不仅关乎自身成长,更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这份意见自7月发布以来,除了中央层面,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力,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时至年终,新华社记者赴浙江、福建、山东、安徽、重庆等多个省份进行调研,了解政策助力民企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
助力:政策工具箱里增加了数字化转型措施
“我们公司的仓储与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安徽百卉板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振眼下正忙着在800平方米的新厂房里建设新生产线。他说,扩产后,新生产线将接入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各项生产数据不再依靠人力摸排评估,变得自动而透明。
更让他高兴的是,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对3万家中小企业每家免费发放1万元消费券,企业可以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券并购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软件,获得更多专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了让更多企业走上数字化道路,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结合产业的发展特色、企业的实际需求,各地顺势而为,助力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频频出台,受益企业日渐增多。
以安徽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截至11月底,全省已有28916家企业领用消费券,“羚羊”用户目前已达到90.3万户,平台服务企业次数447.8万次。
鞋服纺织行业在劳动力成本上涨、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的趋势下,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为破除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和技术因素,福建泉州市组建“工业医生”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发布数字化诊断项目包,建立“一企一档”数字档案。
据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陈传芳介绍,电信、移动、联通、用友、金蝶等27个企事业单位入库首批“工业医生”库,面向泉州九大千亿产业提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运维等服务,累计为超500家企业数字化提供系统性诊断。他说:“我们希望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少走弯路。”
生产数据需要自动采集、技术难点找不到对口的专家团队、物流管理缺乏智能管理和规划……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生产一线上,民营企业遇到的这些问题大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途径,获得数字化解决方案,而这离不开地方地府的推力。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或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投入压力、人才匮乏、外部专业化力量支持较为薄弱等痛点。推动这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成果:对传统产业生产模式与形态带来深刻改变
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30余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工人只需上下料,机器人将精准完成加工、总装、打包等全套工序。
“从2016年开始数字化转型,公司前后花费2亿多元,其中政府补助超过30%,对我们成功转型至关重要。”公司副总经理黄甘说。
这家公司主要生产车身架等汽车配件,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过去主要靠人工,肉眼总有看不到的缝隙,存在漏焊等情况;如今使用机器人焊接,几乎实现‘零漏焊’,产品合格率一跃超过99%,生产效率也实现翻番。”黄甘告诉记者,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公司今年又投入五六百万元进行升级。
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是检验数字化转型的“试金石”。记者在各地调研中发现,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正在各行业加速落地,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数实融合的“实惠”。
浙江三门县的橡胶产业是当地特色产业之一。“面对绿色智能转型,企业一度找不到方向,三门县生态环境部门及时提供技改指导和效果评估,帮助编制‘一企一策’方案。”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麻飞鹏说,“对于车间而言,绿色就是节能和环保,以一条投入15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例,不仅解放了工人的双手,将生产效率提高了约20%,产品综合耗能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帮助中小企业尝试“小步快走”的方法,聚焦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通过小投入精准“给药”来缓解资金压力。
“我们研判过,如果生产全链条全面数字化转型,投入资金需要数百万元,公司资金状况难以承受,于是决定先从仓储管理发力。”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世华说,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与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合作,仅投入十几万元部署应用仓储管理信息化系统,彻底解决了仓储管理难题。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形态带来了深刻改变,有效促进数据全面循环和流通。据研究机构调查,85%的受调查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产线时间缩短20%。
期盼:企业“踏浪”前行需系统施策提高“精度”
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民营企业家普遍有意愿“踏浪”前行,但也期盼政府各部门整合资源、系统施策、精准施策。
不少企业提出,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强化统筹,合力打造一批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样板,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产品供给,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供给侧”能否提供适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服务和产品,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重庆智迅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母满全表示,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同,通用产品难以“包打天下”。他直言:“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现在市面上的数字化产品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
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部门更大力度引导产业链“链主”及大型互联网平台等服务商,有针对性地开发“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解决“小问题”、上手“轻应用”等入手,打造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池”“工具箱”。
不少受访民营企业家希望政府能助力缓解资金投入压力过大的问题。黄甘说,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技改贷”“数字化转型贷”等专项类贷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授信。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期盼,更多地方能推广“消费券”“工业设计创新券”等做法,助力企业迈过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难关”。
数字化转型,人是关键。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部门加强新型产业工人培养。“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例,其对提升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但目前应用MES的中小企业仍较少,制约了不少企业数字化进程。究其原因,在资金投入之外,一线操作工人在技能上难以胜任是重要制约因素。”母满全说,期盼政府部门强化产教融合,推进“智能+技能”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表示,从长远看,数字化浪潮是一种变革性力量,政府推动企业顺应这一趋势,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记者马姝瑞、黄兴、魏一骏、庞梦霞、董建国、邵琨)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