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测评:“种草”与“拔草”(社会杂谈)

发布时间:2024-11-28 04:05:33 来源: sp20241128

  新出的数码产品性能如何?“厨房神器”真的好用吗?想买的化妆品适不适合自己?现如今,下单前先看看网上的测评,成为许多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近八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会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目前,网络测评内容涵盖美妆、汽车、数码、美食、母婴、游戏等多个领域,为用户了解产品属性、功能和使用体验提供了参考。

  第三方测评何以“种草”消费者?用消费者自己的话说,“不用踩坑,省钱还不受气”。相较于滤镜层层堆叠的广告,真实的测评内容往往能展现产品本身的状态:有些博主专业性较强,通过亲自对比试验、引用分析检测数据等方式,缩小了消费环节的信息不对称;有的博主则表达自己对性能、服务、性价比的主观感受,由于“真消费、真使用”,对其他消费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测评视频也实现了心理层面的代偿,用户尚未购入产品也能拥有沉浸体验。有的测评角度新奇、语言风趣,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亦能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让消费者欲罢不能。

  网络测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野蛮生长”乱象。中消协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第三方测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23.4%。测评缺乏有效评测标准问题明显,有些测评夸大宣传、以偏概全,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误导消费者;有些视频则将“拉踩”套路当作流量密码,在所谓的“公正对比”中掺杂个人喜好,借此实现营销变现;有些测评内置购物车跳转链接,“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现象突出。

  面对部分网络测评变味、跑偏现象,在被网络测评“种草”之前,先要好好“拔草”。

  创作者要真实测评,“拔草”“以商养测”误区。创作者需处理好网络测评独立性与商业宣传的平衡,提升测评的透明度,尤其不能欺瞒与产品方的利益关系。同时,通过公开测评资质、测评标准等,确保测评结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在此之前,创作者还需把好产品关,在深入了解产品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需求开展测评。

  平台要压实责任,“拔草”“野蛮生长”乱象。网络测评鱼龙混杂,反映出相关平台内容审核监管的缺位。平台需担负起责任,按照“谁测评、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管;做好标签分类,明晰视频制作方背景,为消费者判断测评可信度提供参考;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违规账号予以限流、封禁等处罚措施,肃清行业风气。

  作为消费生态的一部分,网络测评正走向“有章可循”的规范化道路。目前,有关部门和地方已经做出积极实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2024年3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第三方测评工作指南》团体标准,明确商品类和服务类的测评程序,测评方法应以标准方法为优选。

  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真实、公正、科学始终是网络测评的立身之本。只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坚守测评本真、坚持“种草”初心,网络测评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的“避坑”指南,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