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留学生:我要把唢呐带回家

发布时间:2024-12-16 00:57:49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秦皇岛7月4日电(艾广德 张纯)“唢呐这种乐器有很强的模仿力,可以模仿鸟叫,还可以模仿人哈哈大笑。”董连吉一边说,一边演示,唢呐发出的奇妙声音让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志强(Betamo Amanual Birhanu)瞪大了眼睛。

图为志强(右)和董连吉一起安装唢呐。 尹力 摄

  今年24岁的志强就读于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主攻汉语专业。“我来秦皇岛快一年了,我哥哥在中国已经生活了6年,我来中国之前,哥哥经常和我分享在中国的感受,所以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志强说,来到中国后,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他接触到唢呐并被深深吸引。

  为了学习吹唢呐,志强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鼓吹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董连吉为师。

  据董连吉介绍,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唢呐的音色雄壮,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圆锥形,顶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片,通过铜质或银质的芯子与木管身连接,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唢呐的基本功包含气、指、舌、唇四个方面。掌握好基本功,做到气、指、舌、唇的默契配合,乐曲的演奏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图为志强(左)跟随董连吉学习吹唢呐。 尹力 摄

  “我一开始吐音很困难,董老师说发音要清晰饱满,就是边吹边用舌头点哨片口,有时候我的舌头点不到哨片口,发出的音就不够饱满。”志强说,刚开始学习吹唢呐很难,“董老师告诉我,想要吹好唢呐,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练。从安装、吹奏姿势、吸气、指法到口型、发音,他不厌其烦地指导我。”

  志强告诉记者,在中国他学会了很多东西,像包饺子、品茶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吹唢呐。“没事儿的时候,我喜欢带上唢呐去海边,体会把唢呐声和海浪声融为一体的感觉,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作为传承人,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董连吉说,志强是他第一个外国学生,“他学得很认真,悟性很高,能看出他对唢呐非常喜欢。”

  “毕业后我想去做一名中文翻译,如果再会一门中国乐器,那就更好了。”志强说,他今年7月份就要回国了,他希望把唢呐学好,回国以后教给更多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这门传统乐器。(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