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区看未来:人形机器人“上海造” 浦东谋划布局让产业“跑”起来

发布时间:2024-12-15 09:42:2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上海10月29日电 题:引领区看未来:人形机器人“上海造” 浦东谋划布局让产业“跑”起来

   中新网 记者 李佳佳

  走进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几个训练场景内一派忙碌,工程师们埋头为“青龙”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分秒必争,连喝口水的时间都略显奢侈。

  此时,人形机器人“青龙”正被吊装在机械架上做行走前的进一步调试。就在同一时间,隔壁房间内另一台“青龙”的自动分拣调试也在进行中。

在上海浦东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青龙”进行桌面整理。国地中心供图

  距离“青龙”不远、同在浦东张江的傅利叶近日再次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与第一代相比,gr-2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等多个关键环节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和提升,展现更灵活、更强劲、更开放的特性。

  当前,浦东新区可谓是上海人形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区域。来自浦东新区科经委的统计显示,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浦东在整机本体、智能软件、硬件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加快谋划布局,其产业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整机本体方面,2023年中国国内发布的12款人形机器人中4家出自浦东。智能软件方面,浦东拥有一批国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军企业,集聚了30多家大模型企业,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小脑”提供了很好的助力。硬件核心零部件方面,浦东在关节执行器、传感器和灵巧手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研发制造能力日益增强,拥有国内领先的关节执行器研发制造企业,集聚了一批高精度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

  都说2024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元年,在上海浦东,这股热潮自2023年甚至于更早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应该说2024年是产业爆发的元年,特斯拉发布‘擎天柱’以及ChatGPT的横空出世,两大技术的叠加骤然增加了这个赛道的关注度和可看性。”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OO朱星说。

人形机器人“青龙”遥操作演示。国地中心供图

  毫无疑问,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同济大学何斌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本体技术、控制技术在2024年出现重要进展,实现了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在工业、家居等应用场景均取得了成功示范,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的智能终端,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之一:AI相当于是灵魂和大脑,类人的躯体用于感知真实的物理世界并与其交互。人形机器人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好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类最佳助手,它能从事人类所能从事的所有工作,以工业生产为例,从打螺丝、涂胶这种简单重复劳动,到精密装配、高级机床操作等复杂任务,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都能胜任。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能在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景下完成任务,比如在有核辐射或危化品的环境下工作”,朱星认为这或许就是人形机器人区别于早期四足机器人的最大优势。

  在国地中心,面前的“青龙”身高185厘米、体重80千克,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身高与体重设定,与小尺寸相比,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算法控制难度都呈指数级递增。“越高越重难度越大。”朱星说。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还以“轻量化、小身材”为主,而国地中心从研发之初就坚持要“技术摸高”,以高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的身高体重指标来制造人形机器人,树立行业标杆。

  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具备了强大的产业拉动作用与巨大的成长空间。当前,浙江、四川、山东等地都在加紧这一赛道的布局。对于上海而言,高端制造业的基础、长三角完备的供应链及产业配套,以及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储备,都为上海在这一产业赛道的“加速跑”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布局人形机器人,浦东有着足够的底气,未来发展蓝图可期。

  目前,浦东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创新至产业化落地的关键环节,重点从公共平台支撑、产业政策扶持、投资基金配套、应用场景供给等领域全面发力,集中资源力量、战略性精准扶持培育壮大人形机器人产业,打造以人形机器人引领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仅以国地中心为例,其计划成立总额超10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通过资本端的运营,形成产业合力,推动行业生态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国地中心还正在浦东建设一个训练场,可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进行智能训练,到2027年将可以满足10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

  都说“弯道超车”,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何斌教授认为,只要发挥出中国已有的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着力实现在算力、算法关键基础领域上的技术突破,中国完全可以在人形机器人上有所作为。(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