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增超80%

发布时间:2024-12-27 18:08:18 来源: sp20241227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赵文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全国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长83%,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按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聚焦民生关切,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前三季度,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长较快,为居民增收提供主要支撑。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747元,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643元,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

  在稳就业各项政策举措持续作用下,就业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服务业较快增长带动相关行业吸纳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达到1877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人,增长2.8%;受从业时间增加等因素带动,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47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

  稳物价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国内物价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今年上半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10年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持续增强。

  2012年到202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降至2.45。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今年以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各地各部门抓住重点、精准施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扩岗稳岗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吸纳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业,消除同工不同酬现象,稳定增加劳动收入。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就业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各项政策措施叠加发力。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1亿户,是2012年的3倍多。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22亿户,成为稳就业、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将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更加澎湃的动力。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