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24:31 来源: sp20241105
人民网北京7月12日 (记者韦衍行)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江苏淮安庆城门遗址、新路遗址和板闸镇遗址的最新考古进展。
据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李博介绍,庆成门是淮安旧城的西门,发现明清时期的城门门道2处、城台1处、瓮城1座,完整揭示出了庆成门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主城门以东还发现有六朝至明清的连续地层堆积和建筑遗存,完整反映了淮安城演变发展史。明清时期,河下、板闸和清江浦镇为淮安城外三大集镇。
庆成门遗址航拍照。国家文物局供图
新路属河下镇的一部分,考古发掘揭示出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街巷类遗址。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长75米、宽4米的道路,内部为沙土堆筑,外部用砖包砌,截面略呈拱形,与两侧分布的排水沟和辅路共同组成了遗址区的主干道系统,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使所筑“陈公新路”。
“陈公新路”。国家文物局供图
板闸镇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考古发现院落基址、道路、水沟、古河道和墓葬等遗迹,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大多为完整器。遗址布局规整、结构分明,以两条十字相交的主干道路及两条平行分布的主干沟渠为轴,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出土器物以餐饮厨具为大宗,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尚。
板闸镇遗址内的一处饭店后厨。国家文物局供图
庆成门、新路、板闸镇三处遗址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是研究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
(责编:郝帅、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