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人民眼·城市体检)

发布时间:2024-11-23 17:02:02 来源: sp20241123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体检团队讨论分析体检情况。   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

  幼儿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一家托育机构用餐。这家托育机构根据城市体检报告建议建成。   赵祖乐摄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天华社区干部(左)在开展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   赵祖乐摄

  成都市民在青羊区清水河绿道晨跑。   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

  引子

  一大早,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清水河绿道上,跑步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绿道附近居住的唐荣告诉记者:“这条绿道去年4月建成,有5公里多,是我们健身休闲的好地方。”

  “针对体检中发现的城市绿道建设不足等问题,成都市加强投入,2023年新建绿道845公里。”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工程师赵容近几年参加了成都市的城市体检,“我们的任务是为城市建设发展‘问诊把脉’,找到‘病因’,对症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住房城乡建设部2019年选择11个城市开展城市体检试点,2020年选择36个样本城市进行城市体检,2021年样本城市扩大至59个,成都市均位列其中。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近年来,成都市将住房、社区、街区、城区等列为城市体检单元,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在2021年8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靶向治疗,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持续跟踪问题的整治成效,可以看出,成都市现在建立了‘查症状、找病因、开处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

  城市体检检查什么?如何开展?怎样对症施策?记者在成都市实地探访。

  

  科学设置指标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补上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

  走进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沙遗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有的坐在窗边喝茶聊天,有的在活动室参加文化沙龙,有的跟着指导老师练习瑜伽……2023年3月,这家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运营,附近老年人有了新的活动健身场所。

  设立这家日间照料中心,源自一份“体检报告”。2022年以来,赵容所在的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体检团队先后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高新区等开展城市体检。“体检结果显示,青羊区作为老城区,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为46%,67个社区中仅有31个配套建设了老年人服务站或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未能达标。”赵容说。

  城市体检查什么?“我们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以生态宜居、职住平衡、安全韧性等为目标,将住房、社区、街区、城区等列为城市体检单元,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补上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刘坚说。

  整体推动,从细处着手。城市体检工作在2019年开始试点时便建立了指标体系,并逐年调整完善。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城市体检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设置61项基础指标,同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基础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特色指标,细化每项指标的体检内容、获取方式、评价标准、体检周期等,做到可量化、可感知、可评价。

  “以社区体检为例,我们把体检的‘探头’伸向社区的方方面面,养老及托育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停车位是否充足、公共绿地面积是否达标等民生关切均有细化指标。”赵容说,“比如,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的考量,包括配套设施是否健全、课程设置是否多样、提供服务是否规范等都是体检内容。”

  刘坚介绍,从2019年起,成都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及特色,逐步增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数量”等指标。

  从细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体检团队对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数据作出分析,提供给成都市相关部门。市里据此逐步摸清各县市区城市发展的“健康状况”,找准重点,精准施策。2023年,全市建设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430个。

  “近年来全市城市绿道、养老服务设施等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就是对一项项细节问题、一个个县市区体检后综合把脉、改进解决的成果。”刘坚说,“从居民住房、小区配套到街区发展、城区规划,我们通过全方位开展城市体检,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系统治理,需要专业团队。“各县市区适时发布城市体检业务采购意向,请不同单位的专业团队竞标,确保城市体检的专业性、权威性。”赵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体检团队共32人,有负责现场踏勘与数据采集的工程师,有开展数据分析与问题诊断的技术员,还有进行软件开发的程序员。团队出具的体检报告也会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把关,并向有关部门求证、印证。

  查找问题短板,走好群众路线,确保体检结果客观真实

  “我们单位附近就有家托育园,服务、口碑都不错。”每当听到同事讨论托育问题,赵容都会自豪地向他们推荐“咿薇托育·第七婴幼儿之家”——一家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托育机构。

  “2022年我们对高新区开展城市体检,发现这里的托育机构较少。2023年,高新区根据我们提出的建议,配套建设了两家托育机构,其中就有这一家。”赵容说。

  建议是怎么提出的?

  用脚步丈量民情。2022年11月,成都高新区开展城市体检时,作为天府软件园所在桂溪街道天华社区居委会委员的王勤和同事们特别忙,挨家挨户走访园区企业,拿出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企业员工意见。

  “在我们企业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孩子比较小,工作普遍比较忙。”“希望相关部门推动设立普惠式托育机构,帮我们解决育儿烦恼。”……调研后发现,天府软件园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人口达3.2万余人,有关托育需求的反映较为集中。

  调研对象不只是天府软件园。在对成都高新区开展城市体检期间,一批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走街串巷,依据体检项目开展相应的社会满意度调查,统计社区基本情况信息。有没有普惠式托育服务设施,是否配套建设了卫生服务站,停车场地、充电桩等设施是否够用……一件件涉及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的问题被收集上来。

  街道和社区干部调研收集,专业团队汇总分析。“我们收到社区、街道发来的相关数据后,对照城市体检指标,综合评估城市发展情况,找准短板弱项。”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体检团队负责人陈治刚介绍。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22年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规定,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的评价标准为覆盖率不低于60%。“我们对照标准,就社区基本情况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新区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53.7%。同时,对收集的近700份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赋分,显示此项分值也相对较低。二者相互印证,最终得出高新区‘托育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的体检结论。”陈治刚说。

  城市体检如何开展?“聘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担任‘专科医生’,就某一方面问题发表专业意见;同时请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热心群众来做‘市民医生’,开展全方位体检。”全程参与所在社区城市体检的王勤深有感触,“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扎实走好群众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确保体检结果客观真实。”陈治刚表示,“对调查收集的数据,我们会与相关部门已有基础数据进行比对;涉及燃气安全、水质问题等专业性较强或需要检测鉴定的问题,会请相关专业单位出具调查或鉴定意见。”

  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立行立改,限时解决;对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持续整改

  “丁零零……”2023年1月,王勤接到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建设管理处处长乔卖青的电话:“根据体检结果,你们社区缺少托育园,附近居民反映的托育需求比较集中。今年区里制定的城市发展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已经明确,要在你们社区建一所托育园。”

  按照城市体检工作分工,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高新区相关托育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那段时间,乔卖青常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道,到包括天华社区在内的多个社区调研选址。

  “我们社区托育园选择建在天府软件园的一处闲置用房,产权属于软件园,到园区的多数企业距离也近,正合适。”王勤说,“托育园去年3月开始装修,9月正式开园,前后仅用半年时间。相关部门多次到社区调研调度,跟进做好室内外装修、教师配备、招生宣传等各项工作。”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余辉介绍,区里成立了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自己兼任组长,组织专家论证城市体检报告提出的问题清单,并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街道,明确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对涉及城市安全、群众健康以及其他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限时解决。”

  翻阅高新区2022年城市体检报告问题整改清单,包括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在内的24个限时解决的问题,均于2023年底前得到解决。“在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重点区域,我们新建了两家托育机构,基本满足相关区域的托育需求。”乔卖青说。

  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怎么办?持续整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春雨绵绵,青羊区草堂街道蜀都苑小区居民邱志伟不再像以前那样着急关窗。“过去,我们小区住宅的阳台没有雨棚,如果不关窗户,雨水容易飘进屋。”兼任小区业委会主任的邱志伟说,2023年8月,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施工队入场,为每户居民阳台加装了雨棚,“以前小区还存在停车位少、活动室小、缺自行车棚等问题,随着改造项目推进,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22年青羊区开展城市体检时发现,全区有600多个老旧小区(院落)存在设施老旧、功能残缺等问题,需实施改造。在青羊区2023年城市体检问题整治和品质提升行动方案中,蜀都苑等145个老旧小区(院落)被纳入改造规划。

  “青羊区老旧小区改造体量大、涉及面广,过程较复杂,尽管难以一步到位,但能改的要先改起来。”赵容说,“我们在城市体检报告中建议尊重群众意见,由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整改。”

  改造期间,一场场院坝会在蜀都苑召开,改造设计方案不断调整完善。“增加小区停车位,就是根据去年9月一场院坝会上居民的建议,通过调整优化小区内原有花台布局实现的。”邱志伟介绍,截至2023年底,除加装电梯外,小区其他硬件设施的改造均已完成。

  翻开2024年青羊区城市体检问题整治工作方案,老旧小区改造、活力街区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需要长期补齐的短板,均有新举措、新规划。

  “我们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青羊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城市体检工作负责人昝继红说,全区其余400多个老旧小区(院落)改造将于今明两年陆续完成,“后续还将推动住宅的适老化改造、达标配建养老托育设施等,进一步完善小区功能。”

  放眼成都全市,2019年以来,通过城市体检发现24个方面问题短板,梳理出165个治理任务,对照形成361项可检验目标。截至今年3月,可检验目标已累计完成263项,整治完成率73%。

  “比如,对照2022年城市体检提出的‘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的治理任务,我们形成了3项可检验目标,包括新(改、扩)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150个、中小学幼儿园80所,以及谋划实施体育、医疗、文化等115个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等。目前,这3项可检验目标均已完成。”刘坚说。

  建立问题追踪解决、反馈报告制度,用好城市体检大数据,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蜀都苑小区活动室里,小区居民正在排练合唱节目,邱志伟担当指挥。“经过改造,我们小区的设施、环境明显改善,活动室也大了不少,大家有空就来唱唱歌。”邱志伟说。

  为推动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都市探索建立了问题追踪解决、反馈报告制度。承担蜀都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成都青羊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祝民节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要求,蜀都苑小区加装居民楼雨棚、改造活动室等项目需在2023年底前完成,改造进展每月上报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区里再每季度上报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既为督促问题及时整改,也为了解问题整改过程中的困难,以便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协调解决。”

  这几天,蜀都苑小区部分楼栋加装电梯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加装电梯,居民有需求,但资金筹集有困难,去年没能实施。”祝民节说,今年初,在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召集下,区相关部门、街道、项目实施企业和小区业委会代表围坐一起,讨论资金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以居民自筹为主,街道利用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予以适当补贴,“多方协力,推动问题顺利解决。”

  除了月上报、季反馈,还有不定期的情况通报。2022年4月,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的一份城市体检情况通报让6个区县的领导坐不住了。因推动城市体检问题整改不力、进度滞后,6个区县受到批评。“不仅要通过城市体检发现问题,更要强化体检结果应用,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刘坚介绍,今年起,成都将城市体检结果应用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年度考核,持续推进问题解决。

  既通过城市体检“治已病”,也举一反三“治未病”。2023年以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有了新变化:社区盘活闲置房屋打造创业空间,吸引竹编工作室、刺绣工作室和特色咖啡馆等多个创业项目入驻。

  2022年高新区开展城市体检后,指出一些社区缺少公共活动和创业空间。相关社区全力整改,兴蓉社区也未雨绸缪。“我们社区虽然已有创业空间,但社区年轻人多,不少人创业意愿强烈,原有空间场地有限。”兴蓉社区党委副书记黄思蕾说,“我们升级打造众创空间,更好发挥社区服务功能。”

  近段时间,赵容正忙着对往年的城市体检数据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归档。电脑屏幕上,通过一款正在测试的软件系统,一张张城市体检报告图表自动生成。“按市里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城市体检报告数据、问题清单及整治进度等进行研判分析,形成城市体检数据库,建立城市体检的健康档案。”赵容说,等到软件系统正式应用,可实现数据的纵向横向对比,城市体检将变得更加“智慧”。

  “我们正汇集第三方专业团队采集的体检数据,搭建全市层面的城市体检数据库,按规定做好数据保存管理、动态更新等工作。”刘坚表示,下一步,将建设城市体检信息平台,推动实现体检指标可持续对比分析、问题整治情况可动态监测等功能,“用好城市体检大数据,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2日 1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