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守住候鸟越冬地 观鸟潮提振区域新经济

发布时间:2025-01-01 14:28:48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益阳10月21日电 题:洞庭湖守住候鸟越冬地 观鸟潮提振区域新经济

  作者 付敬懿 钟祖彪

  十月的南洞庭湖湿地风轻水净,在一处叫蒸钵湖的水域里,近千只白鹭时而高高飞起,时而静立在沟垄之上,犹如秋日的精灵。远处平原上,数十台挖掘机持续展开作业,在裸露的洲滩上挖掘出一个个内低外高的圆形生态岛。

  “从今年十月到来年四月,这里将成为候鸟迁徙栖息的黄金驿站,我们正努力做好‘迎客’准备。”为确保候鸟安全迁徙,湖南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龙每年都与志愿者一起,持续深入湿地开展鸟类调查与环境保护。

10月以来,湖南沅江在南洞庭湖湿地选取合适地段建设50个生态岛,以微地形改造创造近自然的鸟类栖息地。 (无人机照片)  钟祖彪 摄

  受近年来洞庭湖退水期提前、水位持续下降影响,洞庭湖部分区域秋冬季存在季节性缺水、洲滩大面积裸露等问题,给候鸟栖息带来不利影响。今年,湖南实施了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项目,以微地形改造创造近自然的鸟类栖息地。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选取了铁板桥、车便湖等区域合适地段,在土壤吹填基础上建设50个生态岛。每个生态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形内低外高,坡岸上栽植旱柳等湿地植物,使秋冬季岛上能存留一定量的水,既保障候鸟的生活用水,又能储备一定的食源。

  自2018年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通过矮围网围清拆、湖泊退养、蓄水补水、禁捕退捕及渔民上岸等一系列措施,洞庭湖生态系统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并形成了政府主导发力、部门负责履职、公益组织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体制机制。

  “南洞庭湖栖息的候鸟从2018年前的3万余只,逐年上升到如今近10万只。”王龙表示,洞庭湖治理重心已从巩固整治成果向加快修复湿地进程转变,还将结合湿地项目以及湿地旅游线路打造等,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提高全民共保意识。“候鸟增多带来的观鸟潮,让动物保护和经济实现协调发展。”

  “过去观鸟是一个新鲜、小众的名词,现在正逐渐变成大众熟知的爱好。”在爱鸟、护鸟路上走过23年的湖南沅江市环保志愿者李剑志表示,观鸟活动的兴盛为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带来不少“流量”,沅江在“十四五”期间将打造4条湿地观鸟、观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建设2至3个观鸟平台、2至3处湿地观光码头。

  在世界范围内,观鸟活动已发展成一种时尚休闲旅游活动,每年有几千万人热衷于观鸟旅游,中国国内鸟类爱好者人数更是呈几何式增长。洞庭湖被誉为“鸟类的天堂”,观湖鸟、赏湖景成为生态旅游新风尚,不少村民借助观鸟产业发展起民宿、农家乐、“鸟导游”等配套服务。

  大通湖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湖泊之一,每年共有逾10万羽候鸟迁徙至此。湖南大通湖区新秀村村民刘月华就将临湖的老房子改造一新,办起民宿,枕着波涛入眠、听着鸟叫声醒来,已招待众多前来赏湖观鸟的游客。“大通湖治理后水质好转,秋冬时节候鸟翩然飞来,我们的民宿也迎来最忙的时候。”

  “洞庭观鸟”成为湖南打造的一条紧密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拉动环洞庭湖周边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国观鸟之都”湖南岳阳连续举办了12届洞庭湖观鸟节,累计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加比赛,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通过举办观鸟大赛、建立观鸟小镇等措施提振区域经济,将生态保护成果与民众共享。(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