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原“门巴”后——“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甘孜行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4-11-10 02:32:48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社 甘孜7月13日电 题:成为高原“门巴”后——“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甘孜行活动侧记

   中新社 记者 徐雪莹

  8日下午,四川甘孜州巴塘县中山广场上多出了一排蓝帐篷,来自北京等地的医务志愿者担任起高原“门巴”(藏语,意为“医生”),不断迎来新的义诊病人。

  一天前,“同心·共铸中国心”医疗专家志愿团自稻城县亚丁机场出发,驱车近七小时抵达巴塘县城。

  巴塘县地处金沙江中游东岸、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藏、云南隔金沙江相望,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传统农牧县。其名称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该县亦是茶马古道重镇,素有“高原江南”之称。

7月10日,医务志愿者前往巴塘县贫困户家中探望慰问。图为医生为该户村民把脉问诊。  中新社 记者 徐雪莹 摄

  “十个骨科病人基本上有七个都胆固醇过高。”巴塘县中藏医院医生彭晓鸣受访时说,本地高油脂的饮食偏好,较易引发骨质增生;不少村民惯于跪在湿地上挖虫草,类似的劳务活动也会造成膝关节磨损。彭晓鸣担任着病患与义诊专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像他一样的藏汉翻译,每位义诊医生身边都有一名。

  几场义诊中,时常有村民拖家带口前来。27岁的志玛排队候检时,手里攥着心内科、中医科、口腔科、妇科等一小叠挂号条。她告诉记者,听闻有免费义诊,她带了七八个亲戚一起过来。

  除开出一张张处方单外,医务志愿者们也参与到学术讲座、手术救助、带教查房和民众健康科普等活动当中。在乡间草坪上向村民科普妇科疾病、前往贫困户家中探望慰问……几天内,医疗专家们辗转于九曲山路间,克服不适奔走各地。

  在“健康学院”讲座上,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黄祎诺向巴塘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科普了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她受访时表示,当地消化类疾病多发,与高原缺氧环境及重油、高脂饮食有关。

  巴塘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况小春告诉记者,经济条件差、居住地偏远,是不少农牧民不愿来就医的重要原因。“有的从山上到县城都要走半天。若是遇上虫草、菌子摘取季节,耽搁了就挣不了钱了。”

7月11日,来自北京的医务志愿者在巴塘县人民医院带教查房。  中新社 记者 徐雪莹 摄

  医务人员短缺,是巴塘县医疗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该院内科主任松朗央青来自四川西昌,今年29岁,在这里工作了7年。她表示,科室里只有3个是本地人。因教育条件所限,本地生源的医学院毕业生基数较少,难以满足当地医疗需求。全院大多数医护人员也都是大专文凭。

  “专家们的一两句点拨,对我们而言可能胜读十年书。”跟随义诊专家带教查房后,松朗央青感慨颇深。(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