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5:28 来源: sp20250108
从狮泉河镇出发,沿着蜿蜒的狮泉河向西北方向行驶40余公里,便来到了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扎西岗村。走进村内,只见村道宽敞整洁、小院错落有致,一幅乡村宜居宜业、群众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扎西岗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民生惠民实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乡村发展更具活力,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村子条件今非昔比
今年73岁的曲金,是土生土长的扎西岗人。
上世纪80年代,33岁的曲金担任了扎西岗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刚上任,一个难题就摆在他面前,扎西岗村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
“笔记本装进裤兜里,开会就在草场羊圈里”,是当时村里开会的真实写照。
“开会场地不是在空旷的草场上,就是在羊圈里,赶上个刮风下雨的天气,会都开不下去,有事情了只能由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曲金回忆说,“拥有一间像样的会议室,是当时全村人的愿望。”
建造一个村会议室,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对于只有帐篷、没有一座像样建筑的扎西岗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建会议室,曲金和村主任准备去县里要建筑材料。“当时没有车辆,我们只能骑马去。第一次去时,40余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12个小时。”曲金说。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筑材料顺利运回了村里。
开工后,村里党员积极带头,村民主动参与,挑沙子、搬砖块,大伙争先恐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60多平方米的村会议室顺利建成,茫茫草原上一座“抢眼”的土木结构建筑拔地而起。
会议室投入使用那天,村里男女老幼都赶来看,一些党员摩挲着砖块垒砌的桌椅,脸上笑开了花。从此以后,村里开会议事、开展活动都有了去处。
“过去开会在羊圈或是空旷的草场,后来到土木结构会议室,再到如今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层楼的党群活动中心,村里的条件可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金感慨。
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记者走进扎西岗村时,目光被村口一栋气派的双层民居吸引,这是格桑平措的家。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他家还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
格桑平措说:“那些年,家里5口人,一年下来全家收入才只有2000余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1年,初中毕业的格桑平措参了军。当兵期间,格桑平措把每个月领到的津贴,全部寄往家中。
在部队,勤奋刻苦的格桑平措因为表现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也获得了进汽车班学开车的机会。没过多久,他便成为部队的驾驶员。
2019年退伍后,学得一技之长的格桑平措当上了一名货车司机。他用自己攒下来的钱买了两辆运输车,当时正好赶上乡村道路建设的好时期,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到30多万元。
2022年,格桑平措的妻子扎桑开起了小商店。“我们家商店夏天生意可好了,商店和跑运输的收入加起来一年有10多万元,日子真是越来越好啦!”格桑平措说。
谈到未来打算,格桑平措说自己准备再买一辆运输车,这样还能多接一些运输活。
车子越买越多,格桑平措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沿着狮泉河畔驱车向扎西岗村西北方向行驶5公里,便来到了扎西岗村妇女糌粑加工厂。厂子里,妇女们正在忙着加工糌粑。一粒粒青稞经过反复碾磨,诱人的香味随之飘散开来,沁人心脾。
糌粑加工厂负责人贡桑介绍,2017年,驻村工作队推动实施兴边富民科技精准扶贫项目,组织村民种植了优质青稞品种。为积极发展乡村产业,2018扎西岗村建起糌粑加工厂,2020年正式运行,拥有200平方米的厂房,以糌粑和菜籽油加工为主营业务。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糌粑加工厂以市场价收购村民多余的青稞,再加工成优质糌粑,装成小袋推向市场。妇女糌粑加工厂不仅解决了村民多余青稞保管难、容易变质等问题,还增加了妇女的收入,提高了村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
“我们厂里磨出的糌粑口感好,深受干部群众喜欢,目前还没有专营店铺,但会有不少顾客来到磨坊所在地购买糌粑。”贡桑兴奋地说,“村上的妇女每年不仅能领到分红,还可以去糌粑加工厂工作。大家生活也是越过越好了。”
近年来,扎西岗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把促进合作社发展作为引领农民致富的突破口来抓,积极利用国家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促进合作社经济发展,效益日益增长。
目前,扎西岗村农牧民综合特色专业合作社有农牧民施工队、妇女糌粑加工厂和短期育肥羊项目等。2023年,合作社总收入达94万余元,为全村123户360人分红54万余元。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达珍 温凯 永青 洛桑旦增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