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0:18:58 来源: sp20250108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全面启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
3年来,“打基础”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
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3年来,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一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丰富资源储备,良种繁育“国家队”基本形成
老品种,去哪里找?
浙江淳安县安阳乡山下村吴塘边老人的家里,存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种质资源普查队员从中有了不少收获。
淳安县中洲、安阳一带盛产一种名为“船豆荚”的刀豆。“船豆荚肉质厚嫩,在淳安已有上百年种植历史,种子、壳、蔓均可入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管理总站产业科科长陈小央介绍。
吴塘边家存有船豆荚、甜荞麦、大粒蔓生赤豆、芝麻等10余个当地品种的种子。“我们邻里间经常交换种子。谁家种出来品质好,大家都争着收集留种。”吴塘边说。
2021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队员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全方位收集各类特色种质资源。跟船豆荚种子一样,许多代代相传的老品种被纳入了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
收集而来的种质资源承载着乡情,也是育种创新的“潜力材料”。此次普查中,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畜禽遗传材料107万份、水产养殖遗传材料12万份。其中,有不少在耐盐碱、宜机收等育种方向的开发上颇具潜力。
目前,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建成运行,保存能力均居世界首位,畜禽、淡水渔业种质库将于2025年建成。
“通过应查尽查、应保尽保,我国种质资源储备得到极大丰富,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更加坚实。”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山东汶上县,8万多亩大豆制种基地进入生产季。汶上县通过政策支持,吸引了20余家大豆种业企业建立制种基地,全县大豆良种年产量达1800万公斤。“为黄淮海一带扩种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提供种源保障。”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继广说。
3年来,甘肃玉米、四川水稻、黑龙江大豆、海南南繁四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由216个农作物制种基地县、330个畜禽核心育种场和10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基本形成,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由3年前的70%提升到75%以上,基地现代化水平和安全稳定供种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强化企业创新,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
饲料转化率高、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白羽肉鸡的出现,让短时间内以低成本提供更多优质蛋白成为可能。
2021年底,“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打破种源依赖国外的局面。目前,国产白羽肉鸡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
“吃鸡”不被“卡脖子”,背后是持续健全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
伴随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2021年以来,我国启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实施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包括白羽肉鸡在内的更多品种摆脱对国外进口种源的依赖。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者、养殖者和制种者三方面需求,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支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商业化育种效率。”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桂琴说。2023年,公司自主培育的“沃德188”出口坦桑尼亚,实现中国种鸡出口零的突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以来,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多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了国家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阵型,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高效对接,相关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稳步提高。
以隆平高科为例,公司建立了涵盖国内、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研发基地规模达1.3万余亩,包括全球最大的水稻育种基地等,组建起700多人的研发团队。“我们的杂交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种子业务发展迅速。”隆平高科董事会秘书胡博介绍。
“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以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种业重大科研项目占比达60%,农作物、畜禽、水产国审品种中企业选育占比均超过六成,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
保护知识产权,种业市场环境持续净化
“研发出好种子,谁料却败给了‘仿种子’。”内蒙古向日葵协会秘书长陈海军一度感到无奈。
2013年,由隆平高科下属公司三瑞农科主导研发上市的杂交食葵种,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食葵种业的垄断地位,每亩种子成本下降了一半。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个人和企业从中嗅到了“商机”——“仿种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行为主要指盗用他人亲本、仿冒或套用他人品种的现象,直接侵害品种原始创新者权益,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最终损害农户利益。
瞄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短板,农业农村部启动登记作物品种“仿种子”专项清理工作。3年来共发布6批品种撤销公告,全面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并扩面提速加快推进黄瓜、甜瓜、西瓜、油菜、番茄等作物相关清理工作。同时,从严规范品种登记管理,加快构建登记作物品种DNA指纹图谱库。
2022年3月1日,新修改的种子法实施,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从法律上加大对原始育种创新的保护力度。
目前,食葵原创种子的市场占有率加快恢复,有效鼓励农民选购良种,亩产和收益较清理前均提高10%以上。
“种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创新的动力更足了。”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九焕说。2023年,三瑞农科牵头成立了向日葵种业创新联合体,以抗菌核病、高油酸等品种为突破口开展重点攻关。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阶段性任务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五年见成效”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确保到2025年再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由多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推动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健全优势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促进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
(卢天好参与采写)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