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经济发展释放“1+1>2”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24-12-05 09:23:46 来源: sp20241205

岁末回首,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感知2023中国经济‘脉动’”系列报道,围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记者全年的采访调研,挖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等实践,全方面展示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今年大众旅游消费迅速回暖,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正好店铺位置在旅游景点附近,这一天的收入,已经突破了3000元。”12月3日,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小店的店主林俊辉正忙着同时在线上和线下营业,他拿着当天的流水清单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熙熙攘攘的街边小店到繁忙喧嚣的夜市,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传递出信心与活力。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状况反映出了宏观政策实施效果的“含金量”。

多位专家表示,这得益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稳定基础,以及各项政策的持续有效实施,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助力稳增长

今年以来,位于山东威海的一家海鲜店生意十分不错。“我们店享受到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红利7.4万元,税费负担减轻,营业收入可观,我有信心把生意越做越红火。”谈及今年实施的税费支持政策,海鲜店负责人李先生说。

2023年,国家继续把重点放在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上,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受访企业普遍反映,这些措施都很及时,减轻了企业的融资压力,增加了创新的动力。当前,相关政策的惠企效应还在不断显现。

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个只有2平方米的窗口咖啡店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个只有2平方米的窗口咖啡店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微观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宏观经济形势相一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加力”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鲜明特征。这表明,今年政府在财政、金融、产业以及科技人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了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以确保实现稳定增长、就业和物价的目标。

 “又省钱了!”在中秋国庆假期前的短短两三天,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延续、优化和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共计20余项,给广大经营主体送上减负政策“大礼包”。这一举措是财政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的又一进展,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恢复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税费优惠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落细,服务同步提质增效。

财政支出做加法。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今年1月至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734亿元,同比增长4.6%。

企业负担做减法。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今年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前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营造有利货币金融环境。

在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方面,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有力支持经济恢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表示,经济越是爬坡迈坎,越是碰到压力,越要有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要推动形成各类政策合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市场预期持续提振,形成预期与增长的良性互动。

宏观调控精准实施打出政策“组合拳”

越是需要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就越要强调宏观调控机制的精准性。

有关部门在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的同时,陆续推出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在提高供给质量方面,出台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出台了促进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等举措;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出台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等措施,持续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激发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折射出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折射出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精准发力的“靶心”,集中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金融监管部门此前已多次强调,要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相关数据显示,针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已得到加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28万家,获贷率达47%,比2022年末高2.7个百分点。

推出针对性更强的储备政策

看中国经济形势,不但要看准当前的“形”,更要看清长远的“势”。整体上看,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从长远来看,经济向好趋势依然稳固。

国新办就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庞睿摄

国新办就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庞睿摄

 “10月份以来,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已出台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

李超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做好明年政策靠前发力的各项准备工作,注重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确保明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李超说,要大力推动在城市社区中嵌入养老、托育等服务设施。加快组织实施新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滚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在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举措,有效回应企业提出的诉求和建议。

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有关方面也在及时推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比如,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促进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等政策措施已陆续出台。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前尤其要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巩固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下阶段,各方要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显效,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采访手记:

今年3月,在“博鳌声音”中,中国经济的反弹为亚洲和全球带来了积极的信号,再次印证了“全球关注亚洲,亚洲关注中国”的观点;今年4月,在“消博声音”中,中国是全球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市场,消博会成为国内外消费市场对接的重要平台;今年11月,在“进博声音”中,“持续投资中国”成为外企高管口中的一个热词。越来越多的外企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和各地政府加强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今年4月,在2023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记者体验中华“老字号”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今年4月,在2023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记者体验中华“老字号”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事实证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不过,宏观政策的效果,最终要靠微观主体的感受来检验。

今年,人民网《美好生活体验官》栏目共录制了8期节目。在过去的一年里,记者深入到东、中、西三个省份的不同地区进行调研,从车间到田野,从数字到实效,充分感受到了各类经营主体努力向上生长的势头。促就业、扩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正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新动能。

“感知2023中国经济‘脉动’”系列报道

之一 扩大国内需求:消费马车“跑”起来 有效投资“活”起来

之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靠前布局新赛道 激活发展新动能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