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1:51:31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金华12月25日电(董易鑫 陈丽媛 吴骞)在浙江绍兴,35岁的坦桑尼亚小伙骆丹尼穿着长筒胶鞋,踩在绿油油的田间,脚边是成列破土而出的萝卜,前方是绚丽浓烈的非洲风情墙画……都是他在中国乡村的劳动成果。
坦桑尼亚小伙骆丹尼在“数字中非村”进行艺术创作。王志金 摄骆丹尼受国际资助完成大学学业后,曾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一所高校教美术课。一次,他与浙江金华义乌籍商人骆玲娟在友人处偶遇,两人相谈后一见如故。正有意返乡开办“数字中非村”的骆玲娟看到中非文化交流的广阔前景,力邀骆丹尼到中国工作。
今年5月,骆丹尼来到中国,正式在“数字中非村”安营扎寨,成为一名村民,并将自己的专业带到乡村,过起城乡结合的“双城生活”——平时,他在绍兴诸暨“数字中非村”忙碌,周末到义乌国际商贸城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卖画、会友。
在“数字中非村”,有一片蜿蜒数公里的矮墙绚丽多彩: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埃及的金字塔、南非的桌山国家公园、乌干达的狩猎文化等浓烈的非洲风情让这里区别于大多数中国乡村。骆丹尼是它的创作者。
几个月时间,他将非洲50多个国家(地区)的标志性文旅特色“搬”到中国的青山绿水间。在他的墙画前,民众跟他分享“到非洲去看看”的意愿,期盼看到壮观的动物迁徙场景、甚至,登顶乞力马扎罗山,一睹“赤道雪峰”奇观。
“未来,我会把妻子接到中国,就住在村子里,一起过上‘你挑水来我浇园’的乡村生活。”骆丹尼说。
浙江是中非合作的高地,金华是对非合作的热土。近年来,金华不断拓展与非洲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方面的合作,依托自贸区、综保区及专业市场、物流枢纽等优势,逐渐成为非洲商品在中国的集散中心,也成为人员交流频密的中非友谊之城。(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