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0:33:48 来源: sp2024112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的纪元。
作为首都,75载春华秋实,北京见证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4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众多。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75年栉风沐雨,北京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台阶,提升量级所用时间越来越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足3亿元到1978年超过百亿元用了29年,到1994年超过千亿元用了16年,到2007年超过万亿元用了13年,随后突破2万亿、3万亿、4万亿分别用了6年、5年和3年,2023年达到近4.4万亿元。全市人均GDP从1949年的不足百元跃升至2023年的20万元,保持全国首位。
2024年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 中新社 记者 张宇 摄
75年间,一幅幅“京”彩画卷在燕京大地徐徐展开……
2022年5月1日,市民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欣赏夕阳美景。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赓续不绝。
红墙金瓦的故宫,从紫禁城到人民的博物院,在“北京蓝”的映衬下尽显庄重与恢弘,这是北京画卷;
北京故宫上空出现绚丽晚霞,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故宫东北角楼附近拍摄美景。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碧波荡漾的大运河,龙舟竞渡、皮划艇竞速,古运河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这是北京画卷;
2024年6月5日,“艺术半壁-通惠河畔第四届大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半壁店正式启幕。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游人如织,无人机飞越边墙配送商品,古老“长龙”见证着文化与科技迸发新活力,这是北京画卷……
无人机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运输物品。管乐 摄
北京的画卷,不可或缺这条贯穿城市南北的轴线——北京中轴线。
2024年2月21日,市民在雪后的故宫神武门旁拍照留念。 中新社 记者 易海菲 摄
它是历史之轴、文化之轴、时代之轴,穿越历史长河,带着最具中国传统风貌的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建筑,与现代艺术建筑汇聚于此,历史与现代碰撞出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与智慧结晶。
图为2024年7月26日,从景山上远眺钟鼓楼。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一条中轴线,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也奏出了新时代的华丽乐章。
2024年9月16日,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游览。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中轴线往北,奥林匹克公园见证全球首座“双奥之城”的诞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焰火脚印”从永定门踏至“鸟巢”震撼了世界,惊艳了全球,象征着新中国发展与跨越的辉煌;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花”“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式浪漫再次感动世界。“科技赋能”“低碳环保”等理念尽显当代中国的创新、开放与包容。
2022年2月2日,北京,夜色中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点亮绚丽灯光。 中新社 记者 易海菲 摄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图为开场“点亮”环节。 中新社 记者 崔楠 摄
中轴线往南,“中国药谷”、“火箭大街”、自动驾驶示范区、国际氢能示范区……一个个高科技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凤凰展翅,迎来送往各国宾客。作为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的地标,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2024年7月11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沙盘向参观者介绍“车路云一体化”的原理和应用现状。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如果说中轴线是历史纵轴,那么百里长安街则是发展横轴,纵横之间尽显京城时代之变。
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蔬果花篮正式亮相天安门广场。 中新社 记者 王紫儒 摄
长安街被誉为“神州第一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道最美风景线。透过这扇“时代之窗”可一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长安街东西延展。西端,“工业地标”百年首钢讲述与“双奥之城”的不解情缘。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守护碧水蓝天,首钢告别北京。
2023年12月27日,在北京首钢园群明湖,市民在结冰的湖面上滑冰,体验冰上乐趣。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园在“火”与“冰”的淬炼中完成华丽转身,工业遗存变身冬奥赛事场馆惊艳全球。
2021年12月1日,阳光映照下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场馆之一、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如今,丰富多彩的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在这里上演,续写北京的更新与开放。
2024年9月11日,在北京首钢园区内,整体改造为会展综合体的四高炉作为1号馆。 中新社 记者 赵文宇 摄
从首钢园东行,五棵松、金融街、西单、王府井、北京CBD……一路繁华见证75年京城发展的光辉历程。
2024年5月27日,北京国贸“盗梦空间”吸引市民排队打卡。北京国贸一地点因能拍出同电影《盗梦空间》类似的场景画面而在中国社交网络走红,吸引市民在此打卡拍照。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抵达城市的最东端,处处是风景、满眼皆“绿意”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一核两翼”重要一翼,活力涌动。
图为2023年12月26日晚拍摄的北京艺术中心景观。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大运河畔,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封顶。
2024年1月5日傍晚,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工人在绑扎钢筋。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地下枢纽地上城,一座充满“科技范”和人文气息的交通、商业、文化综合体即将从蓝图走向现实,“轨道上的京津冀”将再“加速”。
2024年6月10日正值端午佳节,2024年北京市端午节龙舟大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举行。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2023年 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开通。至此,京雄高速实现全线通车运营,由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区实现1小时内通达。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2024年 8月29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运河商务区已吸引注册企业超两万家。连续四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规划综合实现率从29.2%达到52.7%。
2023年5月10日,游客在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乘船欣赏城市副中心景观。 中新社 杨可佳 摄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办公区自2019年初启用到2024年初全面投用,约3万人员迁入副中心。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图为12月25日,记者探访北京艺术中心内的歌剧院。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2023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跻身文旅新晋“顶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笔绘就。
2022年10月22日,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秋色怡人,游客乘游船欣赏两岸景色。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跨进新时代,京华起宏图。在这里,古韵与潮流共生;在这里,守正与创新并进;在这里,历史与未来交融。75年风华正茂,75载挺立潮头,北京,向未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 中新社 微信公众号 作者:吕少威)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