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麦、吉隆、扎西岗……守护万里山河一寸土,建起万家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11-23 13:33:03 来源: sp20241123

  玉麦、吉隆、扎西岗……守护万里山河一寸土,建起万家稳稳的幸福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系列综述之二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边境建设关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携手建设美丽幸福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区党委、政府落实各类惠民政策,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边境地区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阳春三月,行走在祖国西南边陲,边防巩固、边境安全,河湖绚丽、峰峦叠彩,一幅幅美丽和谐幸福的边境新画卷徐徐展开,见证着新时代西藏边境建设的辉煌成就。

  固本培元——夯实基础谋发展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村民卓嘎清楚地记得,过去,在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日子里,她和妹妹央宗需要跟随父亲桑杰曲巴从玉麦出发,翻山越岭,向百里外的县城方向前行,换取生活物资,来回一趟往往要几天时间。

  当其他村民因大山阻隔、生活不便而纷纷选择搬离时,父女3人克服重重困难,坚守着这1976平方公里国土,让祖国的这片土地上始终飘扬着五星红旗。

  如今的玉麦,早已旧貌换新颜:柏油路通到了村口,水电讯网安装好了,新房子也盖起来了;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群众搬迁而来,玉麦也变得热闹了,从1户3人到4户21人,再到5户22人、9户32人……曾经的“三人乡”,现在已有两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7户245人。

  “现在路修好了,从乡里到县城,一天之内就可往返,很方便!”卓嘎感叹道。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日拉山不再成为与外界的阻隔,巡边之路也不再遥远,放牧的队伍日益壮大,不断延伸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信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作为新时代西藏全局工作中的“四件大事”之一——强边,是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第一道防线、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抓手。西藏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实各项边境安居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和谐安宁提供坚强保障。

  资料显示,西藏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边境乡村硬化路通达率分别达97%和87%,建制村用电覆盖率、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6%和96.5%;主要乡镇全部接入大电网,邮政、宽带和4G信号实现“村村通”,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加快建设,边境安居优惠政策有力推进……

  乡村旅游——依托生态促增收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尼边境的日喀则市吉隆镇,素有“喜马拉雅后花园”的美誉,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位于吉隆镇南端的吉甫村,飞瀑急流、古木参天,村中一条几十里长的大峡谷——吉甫大峡谷,将灵动的原始自然风光之美展露无遗,游人往来如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吉甫村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日喀则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加快推进边境地区旅游产业,投入10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硬化村道、装点村景、兴建民宿……吉甫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形成一道“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景观。

  “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次仁感触最深:“经过改造,村子彻底告别了‘脏、乱、差’,庭院环境、村组道路都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全村19户,家家吃上‘旅游饭’。”

  每年5到10月是旅游旺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吉甫村“打卡”。民宿负责人索朗普赤整天忙前忙后,为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农家餐”。“食材全部来自本地,纯天然、无污染。附近山上采挖来的雪莲花、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常常销售一空,家里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索朗普赤说。

  吉甫村的今昔变化,只是西藏边境乡村“依托好生态、引得游人来”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全区范围内,随着边境建设的深入,边境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山南市麻麻门巴民族乡、日喀则市“珠峰小镇”扎西岗乡、林芝市南伊珞巴民族乡等边境乡镇,正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镇新名片,引得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固边兴边——搬进新居守家园

  2019年国庆前夕,一场迁居仪式在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举行,25户、79名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在明媚的阳光下,湛蓝的屋顶、白色的外墙,边境小康村25套藏式院落显得格外醒目。

  “党和国家对咱们守边群众的政策越来越好啦。”对于年近七旬的守边牧民占堆来说,搬新居、住新房在他小的时候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可这些年里,从用石头垒起的“第一代”简易房至今,占堆先后搬了五次新家;这一天,他和5个子女共分到6套新房,儿子扎西顿珠的住房面积更是达到150平方米。

  典角村位于中印边境,数十年来,这里的牧民一代接一代,自发组织开展守边护边行动,并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占堆记得,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听过不少关于先辈们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而他也是一名数十年放牧巡逻的“老手”,足迹踏遍了边境线上的山山水水。

  如今,占堆的腿脚已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虽不再经常外出巡逻,但看到像儿子扎西顿珠一样的年轻干部群众,特别是更多年轻的巡边队员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继续行走在守护国门的巡逻路上,他“感到很安全,也很满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近些年,典角村深入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建设,组织群众成立“五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巡边守边,推行村委会主任、乡长、所长三方联合管控措施,不断增强群众守土卫疆底气。

  放眼望去,在西藏长达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千千万万干部群众扎根边陲,“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座座守土卫国的坚强堡垒已经筑就。

  65年栉风沐雨,65年砥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上,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西藏各族儿女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用更加饱满的笔调、更加浓重的色彩,为绘制好西藏边境一线壮美画卷而不懈奋斗。

  (作者:张宇 西藏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