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0:48:18 来源: sp20241125
“用5毛钱的废弃饮料瓶放飞航天梦”“箭体上涂装非遗剪纸作品”“降落伞上印有少数民族特色花纹”。这个暑假,有一群少年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天。
据媒体报道,8月26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等权威机构指导,抖音主办的暑期科普活动“抖音水火箭科学日”表演赛落幕。表演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汇聚北京亦庄,7支代表队伍表演自制火箭发射,成功发射了多枚“自制火箭”,并与92岁高龄的航天院士、知名科普作家等专家面对面交流,吸引了239万网友线上观看直播。
活动通过自制火箭发射比赛的形式,不仅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到航天科技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更多青少年对航天及科学技术的兴趣。而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这样的活动将科普教育置于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环境中,利用抖音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科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持续增强科学传播的效果,有利于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公益活动于7月4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网征集水火箭视频,邀请大小朋友暑假期间参与制作水火箭,体验科学制作带来的快乐。期间,“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的抖音话题下征集到了超千个视频投稿。而前来参加表演赛的队伍中,有自制水火箭和自学固体燃料火箭的中小学生,也有从事水火箭教学十余年的实验研究员、师范大专院校的航模队成员,包含了不同年龄段、学历的科普实验爱好者。
有趣的是,在表演赛期间,年仅11岁的严弘森,14岁的赵一豪以及17岁的张世杰,这3位抖音上认识的火箭少年也终于借此机会在“线下奔现”。梦想的火种在他们中间悄然蔓延,也在不经意间巩固了少年们的友谊。
水火箭实验是中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实验。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成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必修课,而水火箭也因为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材料来源简易、可复制等特点,进入《课标》附录成为六大教学案例之一。此外,覆盖一年级至九年级的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也包含了水火箭实验案例。
在抖音上,水火箭实验因上述特性受到了一众科普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也是最受抖音科普作者欢迎的科学实验。据统计,2023年,抖音上水火箭相关视频总数同比增长789%,发布该类视频的创作者同比增长62%。这其中,除了不少大专院校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外,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较为简陋的乡村学校和县中的老师和学生也因此受益匪浅。
过去,受基础条件的限制,诸如火箭科学实验等内容要么只能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课本上呈现,要么就是在线下培训时才能进入人们的日常。但这样的操作模式下终归受众面有限,尤其是在一些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中,少年们的火箭梦鲜有机会可以得到启蒙。
如今,随着更多人将科学实验拍成了短视频,实验步骤的呈现更加直观,实验效果也更容易得到验证。而全民创作的特性也让更多科普爱好者充分发掘了自身的爱好,科普爱好者们制作和发布的一个个科普视频,借助抖音这样的平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让自己的爱好被更多人看到,也在不经意间激活了乡村少年的航天梦,有效弥合了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科学课程资源上的鸿沟。
现实中,这些科普短视频成为了许多老师的“云课件”。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播放让学生们观看学习,一些缺乏实验设备和经费的乡村学校老师,也受此启发,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积极“复刻”和“升级”实验,展现了变废为宝的教育创新。比如,科普创作者“科学老师王印”的水火箭视频在抖音总共获得了200多万次点赞,吸引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跟学。
与此同时,更有教师独辟蹊径,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更简易版本的水火箭教程和教学指南,开始了一场场跨越地域界限的云端科学实验,让这些科学实验在交流和接力中惠及更多人群。
在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不仅有“造火箭”的城市少年,也有用塑料瓶做成“水火箭”的一线乡村老师、拥有火箭梦的农村少年。而在一座座缺乏实验设备和经费的乡村学校之中,那些被短视频“串联”起来的废弃饮料瓶,正承载着孩子们的航天梦想,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下。
事实上,水火箭实验视频仅仅是短视频平台推动科普内容广泛传播、惠泽更广阔群体的冰山一角。据了解,截至目前,包括水火箭科普视频等在内,抖音上共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累计收获492亿次播放,累计播放时长超过1629万分钟,相当于36.2万节课。这一庞大体量的多元化科普内容,不仅极大丰富了平台的知识库,更为航天科普教育的有效融合与普及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而在此之前,抖音还发布了“抖音科普扶持计划”,宣布将鼓励和支持100家科研科普机构做科普,重点支持100位院士的科普内容,扶持和激励1000多位各类型科普优质创作者生产内容。截至目前,抖音上《院士开讲》和《好奇中国》两个科普项目,已支持超过50位院士的内容,官方话题累计播放量超15亿。可见,短视频科普正在带来传统教育方式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短视频科普的蓬勃发展,正使昔日看似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广泛进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年龄层,持续助推公众提升科学素养,缩小城乡、不同教育背景人群之间的知识差距,逐步成为驱动社会科学文化蓬勃向前的重要力量。(文/林央)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