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8:14:15 来源: sp20241130
【学思践悟】
作者:刘炳序(黑龙江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专题部署。文化数字化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新时代新征程,以文化数字化赋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加快推进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时代需要,也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实诉求。
一
回顾历史,科技的持续进步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轮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文化内容的创新与传播更加高效便捷,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的强大效能日益显现。
文化数字化突破了信息获取障碍,促进了文化的全民共享。借助于数字技术搭建的文化平台,能够在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借助算法推荐、大数据采集、智能资源检索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使人们根据个人数据偏好,便捷、快速地获取海量优质的普惠性公共文化内容,促进文化产品以“数字化”形式被消费。诸如文化遗产和文物,通过数字化采集和文化基因提取、三维数字化存档等数字化方式,能够突破文化传播的信息获取障碍,为文化信息的社会化传播和全民共享奠定基础。
文化数字化突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广度,提升了传播效能。基于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信息呈现形式,文化数字化为社会公众搭建了崭新的文化传承发展空间,提升了文化传播效能。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改变传统文化“单一”的传播方式,使文化传播呈现出多元的传播手段,极大拓宽了文化传播的空间。
二
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正稳步推进,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促使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展。
文化数字化催生了新型的劳动者。一批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与创造的内容创作者应运而生,他们既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也是数字社会的创造者。随着文化数字化的加快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强调创意、个性化与用户体验,这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灵活的职业发展路径。众包、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的兴起,使众多相关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项目,通过在线平台与全球客户对接,实现个人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
文化数字化促进了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数字技术不仅提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还推动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知识、创意、技术成为核心要素,文化产业呈现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典型特征。数字化平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了文化企业创业门槛,激发了大众的创新活力。此外,文化数字化还促进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如数字旅游、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进而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准确把握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文化数字化赋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不断完善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文化数字化治理,有利于促进国家文化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数字化的服务水平,保障公众文化数字化权利,使文化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应加强文化数字化的标准管理,建立起统一、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创新文化数字化治理范式,加强文化数字化治理的部门协同和区域协同,实现文化数字化的全面协同发展。
提升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文化数字化服务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产业政策,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与监管体系,为提升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与人才保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到达率和及时性。解锁文化数字化消费场景,充分利用文化教育设施及公共场所,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数字化场景,打造虚拟和现实深度融合的文化数字化体验线下场景。加快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建设好文化数字化建设所需的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加强App、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互联互通。
加快构建文化数字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数字化市场主体,形成多元化文化市场主体格局,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数字文化资源在城乡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提升文化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文化数字化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3日 06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