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4-12-05 14:20:41 来源: sp20241205

  近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邀请国际民间人士代表团来华参观访问。来自坦桑尼亚、孟加拉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马耳他、南非等国的代表走访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感受中国发展成就,探寻中国发展奥秘。10月18日,代表团成员齐聚北京,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分享来华参访的心得体会,共话人文交流的生动故事,表达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热切期盼。

  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学员纳万达——

  “把在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经验带回坦桑尼亚”

  江水悠悠,斜晖脉脉,黄浦江畔景色如画。

  行走在上海杨浦滨江,近旁是工业遗存改造成的景观岸线,坦桑尼亚西米尤省省长、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学员雅哈亚·埃斯迈尔·纳万达忍不住赞叹,“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这里的城市景观令人惊叹。在这样宜居的城市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

  拥有百年历史的明华糖仓被改造为公共服务空间,杨树浦发电厂原址建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远东最大制皂厂”变身主题咖啡馆……昔日灰扑扑的“工业锈带”如今已成五彩缤纷的“生活秀带”。纳万达一路走一路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曾经的祥泰木行,如今成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在这里,纳万达和代表团成员在一个个旧址模型和老物件展品前驻足细看。“我认为通过此次参观,能更好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从中汲取经验。”纳万达说。

  2022年5月,尼雷尔领导力学院2022年度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在坦桑尼亚举行。纳万达是参加研讨班的120名中青年干部中的一员。从之前的课程研讨到如今在中国的实地走访,纳万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成就有了更加真实立体的感受,“我想把在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经验带回坦桑尼亚,结合西米尤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起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交流增进理解,合作促进发展。纳万达告诉记者,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扎根当地市场,积极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与中国企业合作,拥有了更加快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许多商品得以从坦桑尼亚来到中国消费者手中。希望未来能持续加强同中国在经贸、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共享广阔发展机遇。”

  纳万达观察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民间交往日益密切。他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坦桑尼亚和中国的合作不断推进,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加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让我更加期待更多民心工程落地实施,让共建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撒普尔——

  “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远处一座座高山层峦起伏,近处一座座中式小楼整齐排列,咖啡厅、茶饮店、露营基地等一应俱全。水碧山青的绿色画卷中,代表团成员边走边赞叹,“景色好!空气佳!”

  “我非常喜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但从前理解不够深刻。”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博士生撒普尔感慨地说,如今亲身来到余村,看到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模式,真正领会到“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

  近一周的行程中,撒普尔抓住每一个机会交流互动。在安吉县,他在竹博园仔细欣赏以翻簧竹雕等技艺制成的艺术品,感受“以竹代塑”的独特魅力,了解竹林碳汇改革的推进;在福建省宁德市,他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真了解换电产品的工作原理,体验动力电池丰富应用场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包括土库曼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可以学习中国在环境治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此次高峰论坛,撒普尔格外关注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促进绿色发展的内容。“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经验、技术和培训。中国用切实行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环境挑战作出贡献。”

  自2015年踏上中国求学之旅,撒普尔走南访北,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学习中国节能减排经验。如今,他正跟随学校团队研究二氧化碳的转化、存储和利用,以期减少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撒普尔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颇有信心,他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宏伟目标。短短几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值得赞叹。”

  撒普尔表示,中亚国家人民与中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少中亚学子来华深造,希望两国的合作如同“中国竹乡”安吉的竹子一样生命力旺盛,发展势如破竹。谈及自己未来的规划,撒普尔期待在所学领域取得进展和突破,为土中两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力量,“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走访中国各地,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孟加拉国媒体人阿敏——

  “中国的脱贫经验值得学习”

  白马江畔,水清滩净。走进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和笔直干净的巷道。房前屋后,绿植环绕;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孟加拉国媒体人伊斯拉特·阿敏是第一次来中国。她一边参观,一边用手机记录,将所见所闻更新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每每更新,总是很快就会收获许多点赞和评论。“我想向孟加拉国人民传递一个真实亲切、不断发展的中国形象。”她说。

  下岐村依海而建,村民大都以打鱼为生。以前,全村的700多户渔民过着“家连着船,船连着家”的海上漂泊生活。1997年,下岐村实施连家船民“造福工程”,引导渔民有序搬迁,上岸定居。

  “眼前看到的不像是一个村庄,更像是城市里的一个社区。”在了解到连家船民搬迁上岸的脱贫历史后,阿敏备受触动,由衷赞叹中国政府为减贫脱贫付出的巨大努力。如今的下岐村完全摆脱了从前贫困落后的面貌,教育、医疗、养老、居住、交通等各领域的民生福祉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的脱贫经验值得学习。只有心系贫困群众,国家才能实现发展和进步。”

  在浙江省安吉县,阿敏参观了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规模化渔业养殖场。生活在河网发达、渔业资源丰富的孟加拉国,阿敏对数字技术助力渔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非常感兴趣。“中国在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希望将中国更多的先进做法介绍到孟加拉国,推动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阿敏说。

  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和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先通段陆续建成通车,帕德玛水厂为当地带来了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帕德玛巴瑞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一个个项目在孟加拉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民众从中切实受益。阿敏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共建国家在能源、金融、绿色发展、人文等多个领域开展更加深入、高效、高质量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科学教师阿佐帕迪——

  “共同搭建跨越国界的人文交流桥梁”

  窗外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风光,室内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在上海古北市民中心,来自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科学教师马丁·阿佐帕迪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中文儿歌,与孩子们亲切互动。

  自幼时起,阿佐帕迪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爱读《马可·波罗游记》,也痴迷于中国的四大发明。2010年游历中国后,他回到圣玛格丽特中学创办了“中国角”,希望让更多学生走近中国、了解中国。

  用中国木偶戏讲解力学知识,带大家从瓷器的烧制过程中领略化学之美,组织学生去中医诊所参观体验……“中国角”活动多姿多彩、视角丰富独特,在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互动中传播中国文化。创办13年来,“中国角”深受大家喜爱,每年都吸引上百名校内外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不少学生在这里认识中国、爱上中国,毕业后选择与中国文化相关专业进行深造。

  此次中国之行,阿佐帕迪时刻留意为“中国角”储备新素材。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黑白老照片以图证史,珍稀藏品以物叙事,阿佐帕迪久久驻足,了解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记录下神行超充电池等产品的技术信息,准备将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成就带回课堂;在安吉,受到零碳建筑的启发,他考虑在学校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课题研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科技创新实力与日俱增,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我要将这些宝贵的素材带回去,让学生们感受中国的魅力。”阿佐帕迪说,他计划将更多中国元素融入文学、数学等更多学科教育中,“让多元中国文化走进课堂。”

  阿佐帕迪认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我十分赞同这项倡议,期待未来各国开展更多的人文交流合作,以学科交流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运营“中国角”之余,阿佐帕迪还在筹备为学生们打造多元文化交流互动平台,“世界需要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搭建跨越国界的人文交流桥梁。”

  阿佐帕迪表示,此次来华参加高峰论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他注意到,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支持民间交往是重要内容,包括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这些举措将不断促进文明交流,为加强互学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指明了方向。”阿佐帕迪说。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包 晗 钱一彬 谢润嘉)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