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8:40:31 来源: sp20241130
现在,秋季新学期已经开学,不少人注意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都使用了新教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这三门课使用的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这次修订也是2017年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的首次修订。那么,为什么要修订教材?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又该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开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全国各地小学一年级都使用了新修订的统编《语文》教材进行授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副主任、语文教师 王虹:拿到教材,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我们发现这个教材进行了一些恰当的增、删、调、并。一年级上学期识字量上原来是300个,现在280个,还有一些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的课文,也进行了删减或者调整。
除了语文课堂,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也使用了修订后的新教材。
除小学一年级外,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历史》《道德与法治》《语文》三科也使用了新修订的统编教材。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初中历史教师 张剑:历史教材有一个时间线的概念,让学生学完这一单元以后能明确知道,这一个单元、这一课在整个历史长河里面时间位置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这三个学科使用的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统编教材。
2017年秋季,三科统编教材在全国正式投入使用。使用7年来,这是首次进行修订。
历时两年多,三科统编教材已经完成修订工作。
今年秋季学期,修订后的教材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投入使用;2025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使用;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
那么,为何要修订呢?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 刘宏杰: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材工作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科统编教材建设就需要落实这些要求,进一步强化国家事权,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第二个背景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三个背景是社会各界对提高教材质量提出了新的期盼。
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为了加强编写力量,强化对修订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把关,此次修订在主编负责制基础上,分学科组建了教材编委会。
编委会负责进行教材的宏观设计、框架规划,修订组进行具体的落实和编写。这样的设置使得教材中的每一处改动都考虑到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
新修订的教材突出特点之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比如,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新增一篇讲述黄文秀事迹的文章《青春之光》,这是一篇专为新教材创作的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军:确定了要撰写一篇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选文,用青年人的形象去打动学生。因为青年人的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易于让学生理解,更能够感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全套共新增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20篇,尤其是注重选取反映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课文。
时代性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有清晰的体现。新教材中突出新时代教育主题,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学习,以激励广大学生牢记使命、学以报国。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 郭志滨:不仅仅是要教孩子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意识,还要有政治认同,有家国观念。我们作为老师育人、育孩子、育心,育的是什么?育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育的是我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反映时代性的同时,新修订教材还强调对革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新修订三科教材的突出特点。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 孙蚌珠: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二年级有“传统美德我弘扬”,四年级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七年级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层层递进。
此次修订的《历史》教材中,更加系统地呈现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充实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内容。
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 张海鹏:讲我们中国历史上每一代有多少著名的思想家,有多少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科学家,对人类有贡献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这就是告诉我们,中华的文化是优秀的,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另外,《历史》教材中修订的内容也体现了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的充分反映,依据考古发现的成果,增加了蓝田人和郧县人的介绍,重点介绍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进一步讲述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史实。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在针对传统文化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提升,编者们对教材中的古诗文逐篇进行校勘,选取更为权威的版本,调整完善注释。义务教育阶段9个年级的《语文》教材,共选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选文353篇。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关于开启初中生活的讨论中,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行动的讨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新增“单元思考与行动”的板块,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 邓昕: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匹配程度更加紧密了,突出了核心素养里的重视实践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从理论课堂走到社会实践。
通过板块和栏目的调整与增加,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一项主要内容。
2022年新课标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新修订教材中板块的设置和调整,也符合这样的目标。
新修订语文教材中,小学年级增加“梳理与交流”板块,初中年级增加“阅读综合实践”,调整了写作专题。
为了更好地检验教材的适宜性,2023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550多所学校、2000多名教师、10万多名学生开展试教试用,组织5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精细审读。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语文教师试教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语文教师 田杨意:这个板块改完之后,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的。这个过程中要训练语言能力,要写,同时要说。核心素养里面语言表达,同时还要进行梳理、归纳、整理,思维的表现,对于孩子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升还是很有显性价值的。
在试教试用的环节,一线教师们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这些内容,也被整合进教材修订内容中,以增进教材的适宜性。
北京中学历史教师 王良: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建议编者在不失学术性的前提下,更加易于让学生理解。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而三科统编教材更是极其重要。发行之前,三科统编教材经过了多轮严格审核,以此来保证政治性、科学性、适宜性。
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莫景祺:我们依托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四个专委会进行审核,达到19个轮次,先后有211人次的专家参加了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以后,按照程序要报国家教材委员会进行审核。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 刘宏杰:三科教材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教材,这次修订就是深入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此教育引导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建功新时代的能力和本领,筑牢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和魂。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为了用好新教材,教育部已经开展了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各地也已完成授课教师的全员培训。教育部表示,教材投入使用后,将持续开展教材使用监测,组织编审专家深入一线进行回访,听取社会意见,提高教材质量。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新学期新教材,也将打开立德树人育心铸魂新境界。
记者丨刘晓波 薛东海 张孙川
编辑丨田宇
摄像丨张敏 郑昱 祁晓新 魏鹏飞
剪辑丨苗佳亮 周维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